一塊不足70克的田黃石,足以換一輛小轎車。隨著田黃越來越稀少,喜歡它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溫潤細膩的石頭身價自然也隨之水漲船高,現在“田黃堪比黃金”這句話,似乎已不足以表達田黃的珍貴了。
田黃擺件
“這塊小石頭,可以換一輛車了。”把玩著一位藏友帶來的田黃,鑒寶專家羨慕地說。現場藏友打趣說:“可不就是帶來一輛車嘛。”
這塊田黃長約5.5厘米,寬3.5厘米,高約為4厘米,重69.13克。石質呈現出板栗一樣的黃色,溫潤細膩,油脂光澤,半透明。石皮黃色微微帶綠,“蘿卜紋”、“紅筋”等田黃特征都比較明顯。
這件田黃擺件隨石形薄意雕刻。下方是潺潺溪水,河邊蘆葦茂盛,中間一葉扁舟蕩然其中,船塢之外一位漁翁坐在船頭,頭戴斗笠,手持長長竹篙駕船。上面遠處山峰林立,山坳之間松樹茂盛挺拔,山間云霧繚繞,茅舍古剎房檐隱約能見。山上也有老翁三名,倚靠山石相互攀談,似山中隱居修仙之人。
從雕工以及雕刻的題材看,這件田黃應當是民國時期的作品。如果單單苛求雕工,當時的雕工不能與現代雕工相媲美。除了現在雕刻工具工藝在進步外,在田黃越來越稀少的情況下,現在凡有成材田黃石,都是由大師雕刻,平常雕工幾乎沒有機會在田黃上動刀。
專家點評:
高德亮(河南商報鑒寶專家、高級經濟師、珠寶首飾藝術品評估師、珠寶首飾司法鑒定人)
這塊田黃雕刻山水人物題材,帶有很濃的中國傳統特色。崇山峻嶺、古樹屋宇、一葉扁舟,營造出一派悠然自得的境界。這種自然隨形的雕刻方法,也是隨著田黃越來越稀少而流行,因為這樣雕刻的田黃減少的分量最少。清代不少田黃做成印章時,石皮是被剝掉的,而且要切削成方正才雕刻成印章。
目前民國時期的田黃雕件,在民間市場流傳得比較多。以前多認為50克以上為成材田黃石,但現如今田黃石則愈見稀少,25克以上即被認為是成材。
而這塊田黃重量達69.13克,隨形薄意雕刻生動細膩,市場收藏價格應當在1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