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展覽出現的比較冷清的狀況,我們并不意外。”6月18日開幕的香港珠寶展期間,某位參展商向記者透露。
該參展商認為:“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加上最近爆發的流感疫情的蔓延,是導致買家減少的主要原因。”
對比去年,參觀人數顯然要少,缺席的是以歐美為主的采購商。有關資料顯示,歐洲和美國是香港珠寶首飾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兩地約占出口總值的6成左右。眾所周知,歐美是金融危機波及面最廣的地區,缺少這兩個大市場的買家,對于香港珠寶業來說有著顯而易見的困境。
面對目前困境,以番禺珠寶企業為核心成分的香港珠寶業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快了轉戰內地市場的思考。但整體而言,“先思考,后行動”的港式行為模式下,業界看不到香港珠寶業呈現明顯的戰術轉移,而根據記者的隨機采訪中,聽到更多的聲音是“觀望”。
“我們在兩年前就想做內地市場。”一位珠寶商表示,他們一直關注內地市場的發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加深對內地市場的了解,然而一旦要面對陌生、復雜的內地政策環境,他們就卻步了。
類似的聲音廣泛存在于香港珠寶業之間。由于展覽氣氛不如往年熱鬧,很多參展商或者行業商會代表在閑暇之余互相走訪和交流,“內地市場”成為被廣泛議論的主題。
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前任會長、現任商會理事會顧問的李景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不無擔憂地表示,“內地市場對于港商而言,機遇和挑戰并存。香港珠寶廠商如果無法改變思維,全力以赴,難以在內地市場的龐大機遇中勝出。”
據李景熹介紹,大部分珠寶企業還處于觀望的狀態,期望海外市場盡快復蘇。然而,就他本人來看,海外市場保守估計需要2年時間才可能恢復。
未來的經濟何時復蘇,至今沒有出現統一的聲音。多數受訪者表示金融危機“已經觸底了”。然而,“觸底”距離“復蘇”有多遠?多數表示“不確定”。面對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多數商家持觀望的態度,即便是一些開始籌備進入內地市場的商家也顯得很低調。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會代表向記者表示,盡管目前經濟不景氣,但海外市場始終是香港珠寶業的主戰場;內地市場雖然很有吸引力,但是大部分企業還沒有準備好而難以轉身。面對十字路口,大部分香港珠寶企業在觀望中徘徊。
作者:李少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