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玉藝術和文化的思考,源于一次偶然機會。那次坐在一起交談的是一位玉石專家,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鉆石和玉,差異在哪兒呢?
對方用“溫潤”二字概括玉的特性。她說:在西方人眼里,鉆石有奪目的名貴,是價值的象征;而在中國人眼里,玉有溫潤的內(nèi)斂,不能用價值衡量。
其實,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差不多就在這里了。曾經(jīng)看到報紙上說,北京奧運會獎牌制作,我們把最貴重的美玉鑲嵌于金、銀、銅牌之中,外國人對此卻并不認可,說中國降了獎牌的含金量,為省錢才這么做。你說冤不冤?
鉆石以其無與倫比的堅硬、美感、持久、稀缺等特性,被西方人賦予了諸如權力、地位和堅固、剛毅、忠貞等品質(zhì)。我們有時可能搞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的故事中,那枚小小的鉆戒,就可擄獲那么多孤傲女人的芳心呢?或者換而言之,那枚小小的鉆戒為何會成為一個女人的一生追求,為了它會不惜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呢?可見,并不是因為鉆石值多少錢,更多的是因為其內(nèi)涵的品和質(zhì)。
在西方人眼里的寶中之寶,偏偏不被中國人看重。最有力的證據(jù)是,連被稱為中國貴族生活百科全書的《紅樓夢》中也未提到鉆石。而玉呢?賈府的寶中寶,就是寶玉口銜而生的那個勞什子,而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無一不沾玉字,這是巧合嗎?周汝昌老先生是玉文化研究專家,他驚嘆于我們的先人怎么會將玉從眾多石頭中識別出來,而使得玉冠眾石,成為上帝所造的萬般物品中最高尚最寶貴之物。“玉”字是我們漢語中再美不過的一個詞,你想想,再美的建筑抵得過“雕欄玉砌”、“瓊樓玉宇”嗎?我們大家心目中頂極尊者會超過玉皇、玉帝嗎?世上再美的不過是“玉人”吧?一塊和氏璧不僅可勝十五連城,還演繹成故事千古流傳。這些,大概西方人永遠整不明白。
在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里,美玉微瑕是一種缺憾,瑕不掩瑜是一種無奈,瑕為玉之敵,好玉是無瑕的。但這瑕,又恰恰凸現(xiàn)了玉的美。細想想,那些我們所鐘情或喜歡的似玉女子,又何嘗不是因瑕生姿?看那黛玉,從小就有癆病,身子骨弱,見不得風,經(jīng)不得雨,心眼小得像針鼻兒,性子擰得如麻花,和她說話,一不留心便被甩臉子,稍不注意背著你哭泣。整部紅樓哪個風流女子不似黛玉般呢?那喝醉了酒衣冠不整臥于花間的湘云和孤僻得不食人間煙火的妙玉,那心事重、懂世事的寶釵和厲害霸道的鳳姐,那生性懦弱的迎春和生性倔強的探春……她們身上的瑕疵恰是可愛處,她們的毛病正是動人處。細細打量金陵十二釵你會發(fā)現(xiàn),雖然賈府的元春招皇上待見貴為皇妃,她卻是最不能打動我們的女子,緣何?白玉無瑕,她身上沒有明顯的毛病。您不信是吧,你說韓國影星全智賢最漂亮嗎?不,在美女如云的韓國美女影星隊伍中,全智賢很一般般,可直到現(xiàn)在她仍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還不是因為她演了一個渾身上下都是毛病的“野蠻女友”嗎?
可見,一個女子,若美,也定美于她身上的小毛病,因為只有透過這些小毛病才可見其真性情。同樣,美玉其實美于瑕。瑕,讓我們看到了美玉的材質(zhì)和異于其他的姿。你仔細想想,人性之美、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哪一項哪一樣不是因瑕生姿?也正是因為世間萬物都有缺憾和瑕疵,我們的世界才如此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