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選擇的時機不好。香港剛剛進入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衰退。該店鋪的開張恰好趕上香港金融機構的一輪裁員風暴,其中一些機構就在國際金融中心內。
但是,這家商店開業后的表現卻一直好于預期,尤其是在“非常好的”2月,根據約翰·哈迪的首席執行官蓋伊·德農考特(Guy Dernoncourt)的說法,其銷售額約高出公司預算預測的50%,珠寶“幾乎以全價售出,”德農考特說,偶爾打折的原因“更多是因為這是亞洲的一種心態,而不是因為經濟危機。”
事實上,德農考特說,約翰·哈迪正籌備在年底之前在香港開第二家、規模更大的店。雖然想在目前市況下擴張的其他時尚業高管可能很少,但許多人的確認為,香港市場表現很好,根本原因在于來自內地的游客持續不斷涌入。
對此,意大利時裝品牌薩爾瓦多·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的亞太區行政總裁保羅·卡德曼(Paul Cadman)解釋說:“成熟市場的營商環境不斷惡化,雖然香港是其中之一,但休閑和商務游客的繼續涌入抵消了衰退的影響。因此,面向內地游客銷售比例較大的商店表現就很堅挺,例如我們在廣東道的旗艦店。”
對于旗下香港銷售有多大比例來自于內地買家,各奢侈品牌的高管有著不同的評估,其估計范圍在40%到80%之間。但是,大陸的重要性近年來顯然已經飆升,不僅對香港如此,對鄰近代博彩中心澳門來說也是如此。最近,由于中央政府加強了旅行簽證制度,澳門經濟受到重大打擊。
Taubman Centers是一家領先的購物中心開發商,其亞洲區總裁摩根·帕克(Morgan Parker)表示,在某種程度上,香港商店的業績可以按照它們距離內地購物者傳統購物場所的距離遠近來衡量。香港最新購物中心圓方(Elements)建在火車和公共汽車的終點站上方,下面的火車線路將九龍和大陸的深圳機場(000089,股吧)直接聯通起來。
“中國消費者對香港來說已是成敗關鍵,”帕克說,“對奢侈品零售商來說尤其如此,而且,以購物為目的的大陸游客數量似乎并未明顯減少……我個人基于零售行業的討論得出的結論是,香港本島商店的銷售現在有點弱于九龍的商店。中國游客往往入住九龍的酒店,但有可能的是,香港居民的消費傾向性正稍有減弱。”
這可能也解釋了不在內地旅客購物首選清單上的中檔品牌所受打擊更大的原因。作為彰顯該領域困境的一個例子,在證交所上市的香港時裝品牌U-right于去年10月宣告破產,成為本輪經濟衰退最早、最引人注目的受害者。
意大利牛仔品牌Miss Sixty的香港零售經理保羅·何(Paul Ho)預計,中端品牌的銷售今年將下降20%,但他預計,他所在公司將把降幅限制在10%至15%之間。他的公司在香港有8家店鋪。
但是,他承認,“我們可能會關閉一、兩個家店鋪”,以控制成本,對各店鋪業績差距日益擴大作出反應。“與去年圣誕節相比,大部分店鋪的銷售額下降了大約10%,但在少數地方也出現了增長,”他說,增長的地方包括在銅鑼灣大型百貨公司崇光百貨的店鋪。“在崇光百貨店我們的貨品周轉率非常高,如今顧客要是不能馬上找到合適的尺碼,他就不會再回頭來買了。”
同樣的,一個歐洲領先品牌的高管說,至少有一個規模較小的香港店鋪正在“被重審”,原因在于它與旗艦店之間的盈利能力差距日益擴大。“應對經濟低迷確實需要一些調整,既涉及營業面積也涉及庫存,但中國故事仍是個增長而非崩潰的故事,”他說。
他的公司也加入了許多領先品牌的行列,為在年底之前減少過多庫存而提前(去年11月)在香港進行降價促銷,對鞋和手袋的折扣高達70%。在前幾年,這種促銷一般會發生在圣誕消費旺季之后。
但盡管如此,高管們依然認為,如果說有什么的話,那就是經濟衰退將突顯出香港市場的穩健特點——在香港,高樓價幫助了零售業沒有在近年的經濟繁榮時期過度發展。
Taubman的帕克說:“是的,經濟衰退將騰出一些營業空間,一些利潤不高的企業將轉移到更便宜的地方,甚至關閉店面,但香港零售物業市場沒有重大失衡的風險,因為這里沒有大的新購物中心項目。”
“高檔購物中心的申請建設名單仍然排著很長的隊。這里不同于日本,在日本我們已經看到零售市場崩潰的跡象。”
【作者:拉斐爾·曼代(Raphael Minder) 來源: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