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創作于1927年的玉插屏鐘是卡地亞設計理念中西合璧的上乘之作。玉面插屏的正面刻有中國山水,畫中有侍童和騎驢者形象,背面另有一幅山水畫和一條金絲琺瑯龍。插屏四周有紅珊瑚組成的竹節形包邊,上嵌鉆石。黑色縞瑪瑙托子的兩邊支柱呈龍形,玉插屏就從龍頭部插入。如今,這座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玉插屏鐘已被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收藏。
這款創作于1929年的掛表是卡地亞借用中國古玩構思的經典之作。一枚19世紀的中國翠玉印章,底部安上表盤,上方獅子的腰部連接出由鉆石、紅寶石和翠玉制成的裝飾部分。紅色和綠色的搭配,造成一種既對比鮮明、又活躍歡快的視覺效果,來自典型的中國傳統。
緣繼:汲中國靈感之泉
中國的影響,在卡地亞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作品中反映得非常突出。中國文化和藝術的靈感之泉,結合卡地亞天馬行空的巧思與精湛無比的工藝,成就了無數姿態各異、種類豐富的藝術珍品。
這些作品,有些直接借用現成的“中國玩意兒”,卻用于全新的構思之中。如1924年的一枚胸針,一個清代原本用來系扣腰帶的龍首螭紋翠玉帶鉤,被卡地亞巧妙地在背面加上鍍金別針托子,在龍的項部和首尾處加嵌既有固定作用又添美觀效果的鉆石,再用黑色琺瑯和白色鉆石加工兩只龍眼。如此一來,中國傳統的飾物竟一變而成了實用又時尚的西洋胸針。
這樣的巧妙構想也出現在鐘表作品中。起源于南北朝的插屏,是中國文人書桌上用來阻擋寒風和視線的藝術品,而卡地亞則把雕刻著中國山水的玉制插屏變成了座鐘的底盤。19世紀常見的中國翠玉印章到了卡地亞手里,底部被安上表盤,印章上方獅子的腰部被穿上鉆石、紅寶石和翠玉制成的裝飾鏈——一只無比別致的掛表就這樣誕生了,令人贊嘆不已。
另一類中國風格的卡地亞作品,是從中國的色彩、圖案、工藝中受到啟發而完全獨立完成的。比如1919年的“陰陽”掛飾,以縞瑪瑙、紅寶石、翡翠和鉆石等材質,別出心裁根據道家的陰陽圖形制作出一對彩色的球形墜子,為精致的西方珠寶融入了中國哲理。
動物主題的設計是卡地亞的特色,眾多在中國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動物,更是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卡地亞的世界里。無論是象征神力和皇權的龍、象征祥瑞和如意的麒麟,還是代表長壽的烏龜與寓意吉祥的鳳凰,甚或意在“連年有余”的鯉魚,都被卡地亞巧妙結合在各種精致的手鐲、項鏈、手袋、鐘表、梳妝盒中……
除此之外,在卡地亞的作品中還經常可以看到中國神明的影子。如在珠寶、掛鐘中出現的彌勒佛,這位身材矮小、笑眉笑眼的佛爺慈愛輕松的神韻被卡地亞表現得惟妙惟肖。
中國的傳統建筑也是卡地亞另一個靈感之源。1927年的重力時鐘,外部支柱結構好似中國的牌坊;而同年出品的亭子梳妝盒,以鉆石鑲嵌在盒子中心的中國古代亭臺圖案,同樣顯示了卡地亞對中國建筑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