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晶石項鏈作品“千絲萬縷”
曾獲設計界極具權威的喬治與雅克-闌芳獎(le prix Georges et Jacques Lenfant)的布魯諾-巴勒松是展覽中帶來作品最多的一位設計師。櫥窗里擺放了20多件設計師的代表作品,一款中國山水畫風格的枝晶石項鏈分外惹眼。“我在巴西找到很多枝晶石,這種石頭最大的特點是圖案不會重復,不可能有兩塊枝晶石的圖案是一模一樣的,”布魯諾從他工作室里的兩株蘭花垂下的花穗中得到了靈感,“我非常喜歡中國的山水畫,中國山水畫的背景是模糊的,但畫面上花、草、樹木和小橋的圖案都很細致。恰好這塊枝晶石的底色朦朧、花紋細膩。所以我保留了整塊長方形的枝晶石,再用絲絲縷縷的鉆石流蘇來襯托,宛如一幅長卷的中國山水畫。”對布魯諾來說,當他創作一件寶石作品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詮釋某種文化。這件名為“千絲萬縷”的項鏈作品設計精妙,鑲嵌在枝晶石上的白金流蘇就像蘭花垂下的花穗,這也是整件作品中工藝最復雜的部分——既要將鑲有1.7克拉黑鉆和0.50克拉白鉆的白金流蘇裹在石頭上,又不能絲毫破壞枝晶石表面的光澤和圖案,同時還要保持流蘇的自然垂感。整條項鏈上則嵌有51.7克拉的黑鉆,用來呼應整條項鏈莊重、沉郁的色調。
異域靈光
與品牌推出的珠寶作品相比,私人定制珠寶在石料來源和設計風格上都有獨特之處。品牌珠寶在全球銷售的同時,需要考慮生產多款珠寶所需要的石料成本。而很多私人珠寶設計師都與石礦礦主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系,會為求得一塊特色石料而周游全球礦場。艾利克-俞貝赫經常去非洲和南美洲展開一段尋找特色石料的冒險之旅。他坦言,在尋找石頭的過程中,也會尋找到設計的靈感。2001年,他只身前往埃塞俄比亞旅行并尋找心儀的原石,幾個當地人告訴他附近一個礦主有一塊80克拉的埃塞俄比亞蛋白石,他根據他們的提示找到了這塊石頭,并帶回法國設計。他非常享受從設計到制作的整個過程,并堅持親手制作每一件珠寶作品。他用18K的黃金與白金包裹了這塊蛋白石,并在接縫處鑲嵌了44粒鉆石,最終將這件作品命名為“埃塞俄比亞之夢”。他的另外一件代表作是曾經獲得過珠寶設計大獎的“貓-項鏈”。“我很喜歡貓,經常觀察貓的活動和神態,”艾利克說,“但我又不希望最終的設計作品太過于具象。”經過一兩年的思考之后,艾利克用綠色璧璽、鉆石和18K白金打造了這款神似“貓”的項鏈,這條項鏈的墜飾似乎有貓的影子,但又不完全是貓的外形的翻版,更為巧妙的是,他還將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H”融入到了設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