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溫州國際奢侈品展落下帷幕。3天時間里,溫州人買下了價值1億元左右的奢侈品。
什么東西賣得最好?每屆奢侈品展,溫州市區的沈老板都會來看看。今年他看中的是上海博韞堂的一款和田玉,價值400多萬元。
“這個和田玉我看著特別喜歡,加上玉器相對保值,我準備買回去收藏。”沈老板今年三十多歲,在當地開了一家服裝廠。
據溫州國際奢侈品展項目總監陳名東介紹,這屆奢侈品展賣得最火的就是玉器等珠寶,現場交易額達到了2200多萬元,其次是房產,一共賣了4000多萬元。
“玉器和房產有個共同特點,就是不太會貶值,能夠長期持有。”陳名東說。
他還分析,金融危機形勢下的溫州奢侈品市場有了新的變化。
最主要的,是奢侈品消費漸趨理性。“溫州人喜歡炫耀性消費,但也善于經營。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喜歡買一些用了就扔掉的奢侈品,顯示實力;經濟形勢不好了,就買保值的,又能炫耀又不會虧本。”
“富二代”成為消費主體
這屆展會上,前來購買奢侈品的溫州人年齡集中在25歲到35歲之間,“富二代”成了奢侈品消費的主流。
年輕人喜歡時尚,這使得傳統的奢侈品品牌不再那么受歡迎。鉆石鋼筆、腕表、瓷器等奢侈品銷量下降最明顯,比上屆少了20%左右。
取而代之的,是名車和各種時尚物品。法拉利、路虎、海酷房車等名車賣了1300多萬。另外,頂級雪茄、幾萬元一個的時尚煙斗買的人也不少。
下屆奢侈品展要做調整
999萬元的ALLE鉆石鋼筆、5000萬元的和田玉,這屆展會上最名貴的奢侈品基本上都沒有賣掉。
“今年和去年的奢侈品展規模差不多,但去年交易量為1.2億元,今年只有1億元。”陳名東說,他們早就考慮到了這點,因此之前在展品檔次上已經做了一些調整,增設了一些二三線的實用奢侈品牌,比如4000多元一盒的冬蟲夏草等。
考慮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以及“富二代”的消費特點,主辦方決定下屆奢侈品展要做些相應的調整。“多引入那些不是特別昂貴的、但消費量大的奢侈品品牌過來,另外還想引進十來個還沒進入中國的歐洲頂級時尚品牌。”
此外,他們還準備淘汰一些常規的名貴奢侈品,用更新奇的東西來代替。現在已經在談的,有價值3000萬元的鉆石胸罩以及價值2.2億元、曾隨“神舟6號”上天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