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期間,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一如既往地啟動了鉆石珠寶免費檢測和咨詢活動。檢測結果表明,我國鉆石珠寶市場依然存在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虛假打折、標準混亂等不良現象,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NGTC總工沈美冬表示,從檢測數據來看,在正規大商場中及知名品牌專賣店里所購買的鉆石珠寶是值得信賴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不法商家主要以合成立方氧化鋯來冒充鉆石,欺騙消費者。SJONO︱世紀緣的A.J.P鉆石專家指出,立方氧化鋯,俗名“蘇聯鉆”,是由前蘇聯推出的最理想的鉆石代用品或冒充品。這種人工合成化合物的折光率和色散等光學性質與真鉆石近似,又是均質體,所以,把它琢磨成鉆石型,在外觀上與真鉆石毫無區別,甚至一些鉆石從業人員也難以識別。
那么,如何區別“蘇聯鉆”和真鉆石呢?鉆石專家說,從表面上看,“蘇聯鉆”與真鉆石極為相似,但它硬度較低,比重較大(為鉆石的1.6-1.7倍),因而用專業儀器是可以鑒定的。不過,傳統的方法在測試硬度時容易損傷鉆石,測比重時要用有毒的重液。針對這種情況,品牌企業則根據兩者熱導性能的不同,利用專業的鉆石儀器測量比導熱率——比導熱率為16000-18000的為真鉆石,比導熱率為50-100的則是“蘇聯鉆”。此外,經過多年的實踐,鉆石專家還為消費者摸索出了一個簡單的初步辨別方法:即用干凈的布或者麂皮將被測試品擦干凈,然后用手指按一下,如果測試品上有明顯的指紋印,則是真鉆石,因為鉆石是親油的,反之,則是“蘇聯鉆”,因為立方氧化鋯是親水的。當然,這只是初步的鑒定,消費者在購買鉆石時,還是以專業檢測結果為準。
談到鉆石鑒定證書的“黑幕”時,NGTC指出,一些珠寶商出具的鑒定結果與事實不符,主要表現在鉆石級別明顯偏高,經過人工處理的鉆石在標注中沒有標明“處理”二字或處理方法,以次充好。這類產品,不法商家往往以打折方式誘導消費者購買。鉆石專家告訴消費者,購買鉆石時一定要謹慎,不要貪圖一時的便宜,要對鉆石商家進行多方考量,盡量選擇一些知名品牌。它們都有自己的專業檢測工具,在鉆石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會首先進行自我檢測,然后再由質檢中心檢測出具鑒定證書,這樣其銷售的鉆石就有雙層的品質保證。此外,對于消費者來說,還能解決日后鉆石佩戴過程中出現的污染、磨損等問題。
除了以上“黑幕”外,一些不法商家在發票上做的“手腳”,也讓消費者有苦難言。鉆石專家提醒,購買時一定要讓商家開具正規發票,并在發票上用中文標注鉆石及材料的名稱以及相應款式,以便出現問題時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