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對幸福的要求很簡單,向世界要一個男人,也很奢侈,因為要加上一份承諾。只要擁有了這份承諾和見證,這個女人便是幸福的。女人需要被寵愛,無論社會、身份、地位如何改變,她們的幸福觀不變,永遠篤信真愛無敵。因而象征愛情承諾的鉆石婚戒便成了女人一生的最高夢想。鉆戒,以它耀眼的光芒,和獨一無二的情愫表達,將永恒的承諾鎖于指間,見證了男女間的愛情。
SJONO|世紀緣鉆石博物館實景拍攝
據SJONO︱世紀緣鉆石博物館的史志記載,鉆戒第一次作為定情信物是在1477年。奧地利的大公爵馬克米連愛上了法國的瑪麗公主,但因為瑪麗公主太漂亮了,追求者云集,為了得到公主的愛,馬克米連為此召集了眾多的謀士出謀劃策,準備打一場持久的愛情攻堅戰。最后有人提議,以鉆石的堅定代表自己的情愫送給公主,于是,馬克米連就在一封情書中寫道:“定親之日,必當戴上鉆石為飾的指環。”結果,當他把象征愛情的鉆戒輕輕地戴在瑪麗公主左手的無名指時,瑪麗公主果然答應了,這不僅成就了一段傳奇“世紀緣”,被載入史志,更開創了贈送鉆戒訂婚的傳統,鉆戒自此便成為世代情侶們格外珍視的愛情信物。作為第一個戴著鉆戒結婚的瑪麗公主,其婚后的幸福生活,幾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羨慕,成為史上最幸福的女人的代表。如今,她的畫像和被復原的第一枚結婚鉆戒,也被珍藏在國內最大的企業級鉆石博物館——SJONO︱世紀緣鉆石博物館中,接受所有渴望堅貞愛情的人們頂禮膜拜。
史上最幸福的女人-瑪麗公主的畫像和她的鉆戒復原品現收藏于SJONO︱世紀緣鉆石博物館中
另外,為什么鉆石婚戒非要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SJONO︱世紀緣鉆石博物館的專業講解員解釋說,這有可能起源于基督教式的結婚儀式,當基督信徒們結婚時,主持婚禮的牧師手拿戒指按順序輕觸新人的左手,并說“奉圣父、圣子、圣靈之命”,最后落在左手的第四個手指上,因而形成傳統。另外,浪漫的古埃及人相信“愛情之脈”是通過左手無名指與心相連的,這也有道理,因為“六脈神劍”的第四劍“關沖劍”就用無名指使出來,戴上鉆戒的那一劍的風情,也就成為婚禮上最動人的美麗。
其實,女人之所以看重鉆戒,不是因為它的名貴,而是它所代表的那份難舍的愛。“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幾百年來,堅不可摧的鉆石與今生不變的愛情被人們聯系在一起。在崇尚平等、追求自然生活意趣的今天,一枚優質切工的鉆石已不再為皇室或富貴人家所獨享,普通人也極易擁有,作為永恒的愛情承諾,見證女人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