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之王”
魅力無寶可及
眾所周知,鉆石以其晶瑩剔透、璀璨奪目和堅硬無比的優秀品質被視為世界上最珍貴的礦物品種和寶石品種,被譽為“礦物之王”、“寶石之王”,因為鉆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礦物。
鉆石不僅是地球表面自然物質中硬度最大、抗磨能力最強、化學穩定性最高的礦物,同時也是在自然狀態下金剛光澤最強、折光率最大、色散能力最強的寶石。具有多個晶面的鉆石能將射入鉆石的白光高度折射,并在折射過程中將白光有效地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單色光,從而顯現出光輝燦爛的七色霓虹般的光彩,這就是鉆石的自然出火特征,是鉆石高度折光和分光能力的自然表征。鉆石在自然產出狀態下呈現火彩這一光學特征是任何其他寶石所不具備的,而且鉆石顆粒越大、晶面越多、內部越純凈、顏色越白,其折光越多,色散越強,因而其自然出火能力越強;如果鉆石按照現代圓多面形琢型進行切割的話,這種出火能力能達到理想的巔峰狀態。所以,鉆石被譽為“礦物之王”和“寶石之王”。
自然,作為“寶石之王”的鉆石其價格在相同重量的前提下,也是所有其他寶石或者玉石所望塵莫及的。唯其如此,大鉆石在世界上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任何國家、任何人種、任何宗教里都被視為最為貴重的珍寶,在皇權時代更是被世界各國的皇室視為頂級國寶,因此還可稱為“皇帝之石”。正是基于大鉆石在自然狀態下呈現的這種特殊火彩,王春云博士在2004年指出:“曾經作為世界自然歷史文化之謎的夜明珠其實就是大鉆石。”“有些學者為了突出慈禧太后喜歡翡翠竟然杜撰出慈禧太后不喜歡鉆石,還有人以被譽作"貴族生活百科全書"的《紅樓夢》沒有提到鉆石,就說紅樓人物對鉆石"不屑一提",這些都是對于鉆石價值和鉆石歷史的無知的表現。”
選購與評估
成品鉆石的選購與評價在珠寶行業內通用顏色(Color)、重量(Carat)、凈度(Clarity)和切工(Cut)四個標準來進行評價,這就是國際上著名的4C評級。
顏色:國際上的顏色評價標準主要針對開普系列(capeseries)的無色——淺黃系列的鉆石進行分級,主要參照CIBJO(國際珠寶首飾聯合會)和GIA(美國寶石學院)所訂立的標準,即用英文字母D~Z將鉆石的顏色劃分為23個不同等級,字母越靠前則表示鉆石的顏色級別越高。
凈度:按照中國國家標準,鉆石的凈度分為LC——鏡下無瑕級、VVS——極微瑕級(包括VVS1和VVS2)、VS級——微瑕級(包括VS1和VS2)、SI級——小瑕級(包括SI1和SI2)、P級——重瑕級(包括P1、P2和P3級)等。
切工:切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鉆石的火彩和亮度,常用的切工分級主要是對圓多面形琢型的鉆石按嚴格的比例進行分級,對于花式琢型也可進行切工分級,但由于異形的緣故,只能作大概估計。一般是對鉆石的冠高、腰厚、亭深、臺寬、全深、修飾度作出評價,依次可分出很好、好、一般三個級別。
重量:國際上通用克拉(Ct,1克拉=100分=1/5克)來表示寶石的重量。鉆石的重量對鉆石的價格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成品鉆石的所有其他因素都相同,那么重量越大的鉆石價格也就越高,并且這種價格提升并不是按照算術級數上升的,而是按照重量平方級數上升的。
附加的評價指標還包括包裹體、修飾度和熒光性等:包裹體指的是一些天然鉆石的內部特征,比如小晶體包裹體、云霧狀包裹體等,這些可以用來證明鉆石的天然性;修飾度,也就是鉆石切割完成后對鉆石美麗程度的修飾,雖然比不上切工這樣主體評價指標的重要,但是如果修飾度好一些,也會增加鉆石的美感;熒光性,一般熒光會使得鉆石更加漂亮,藍色的熒光可以增強鉆石的亮白度,但黃色的熒光會降低鉆石的亮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