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10家金店自愿送金飾去驗證,結果其中10%的首飾被驗出含金量不足。
自從消費者協會上回公開本地5家“吃金”的金店后,不少金店因為擔心自己買的金飾也有問題,而紛紛找上專人做驗證。
新加坡貴金屬驗證局首席驗證師黃秀華說,截至今早,有另外10家金店將金飾送往接受鑒定。至今,共有14家金鋪自愿花錢要求當局鑒定1萬件首飾的含金量,其中包括較早前被消協指售賣含量不足金飾的4家金鋪。
她說,當局已檢查了約5000樣金飾,其中約500件金飾沒有達到含金量標,也就是10%。
當局不公開名單 以免商家不上門
雖然如此,當局并不會公布這些金店的名單。她表示,當局的主要目的是讓業者能通過這個管道檢測首飾的含金量,以便作出對策。若將名單公布,業者肯定為了保住聲譽而不肯把首飾送來驗證。到時,消費者就更沒有保障了。
2000年至2005年之間,每100樣金飾當中,只有約6件不合格,但現在不合格的金飾卻越來越多。
黃秀華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黃金供應商缺乏管制。商家本身也或許需要和供應商做出品質上的協定與管理。她補充說,近來黃金價格飆升,去年黃金的最高價格達到每盎司約1000元美金。這也可能促使一些人蒙起不良的念頭。
她希望金屬驗證局能被列入政府的管轄之內,以更好地與不同部門合作監督金飾市場,給消費者更好的保障。
買金飾看“獅頭”
黃秀華建議國人在選購首飾時,選擇印有驗證局“獅頭”標簽的金飾。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沒有印上次標簽的首飾就有問題,只是印有標簽的金飾,都通過當局驗證。
她也說,至今已有30名公眾從家里帶首飾前去接受鑒定,那些首飾都沒有問題。
鑒定費不分金飾大小,一律收費2元4角。當局將用X光檢測儀器對進行驗證,過程快而不會對首飾造成任何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