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9月深圳國際珠寶展以來,深圳的鉑金生產加工企業一片繁忙,鉑金產品供不應求,甚至出現斷貨現象。鉑金市場在如此經濟危機之時,真的可否顯出英雄本色,逆市而動?
鉑金飾品喘了一口氣
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05年,鉑金飾品在我國經歷了一波增長周期。我國也一度成為全球鉑金飾品消費第一大國。那時,鉑金、鉆石、黃金飾品演繹了一場首飾市場的“三國”局面。以鉑金、鉆石為代表的白色潮流甚至壓過了以黃金為代表的黃色時尚。
在白色浪潮中,國際鉑金原料價格全線飆升,導致國內鉑金飾品價格一路狂升至每克600多元。
如果以鉑金素件計,買1件10克的鉑金飾品價格漲至6000元。價格的不斷攀高,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鉑金有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
2005年一過,鉑金飾品出現了銷售額增加但銷售量下滑的局面。再到后來,鉑金市場的銷售量和銷售額均出現下滑。此時,一些鉑金生產廠商的生意也相對較淡,零售商也不再積極補貨。突現的價格風險讓零售商的態度也急轉直下,鉑金飾品風頭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黃金飾品的風起云涌。2006年始,在深圳珠寶工業園,一些黃金生產線多了起來。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鉑金價格大幅攀升,消費開始停滯,鉑金的聲音似乎變得弱小起來。但是,作為專業推廣機構的國際鉑金協會并沒有放棄在中國市場上的努力。
2008年3月4日以后,國際鉑金原料價格從2304美元/盎司的高位滑落,9月逼近1200美元/盎司。
截至12月4日,國際鉑金原料價格跌落至799美元/盎司。據了解,近期我國鉑金飾品的價格也從600元/克持續調整到400元/克范圍。上海鉑飾價格維持在370元/克左右,長春Pt950價格甚至調到300元/克附近。
在世界經濟形勢不斷下挫之時,國際鉑金原料價格在700美元/盎司至800美元/盎司區間徘徊,鉑金原料價格已經下降了64%。從技術形態分析,國際鉑金原料價格似乎沒有了大幅下調的動力。于是,我國鉑金零售商們開始行動了,不斷下單補貨。深圳鉑金生產企業在資產縮水的情況下迎來了工廠加工生產的滿負荷運轉。
機會是否需要等待
零售商開始補貨,應該說是一個好兆頭。但在整個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前提下,終端消費者會不會買賬,我們還應該慎重考慮。
目前,零售商補貨結束,是不是工廠生意就會淡下來?答案是有可能。所以,終端銷售成為鉑金未來工作的重頭戲。國際鉑金不斷高價區運行已經數年,零售商的庫存早就消耗殆盡,鉑金價格下滑比較明顯,于是紛紛再次補貨建倉。一旦建倉完畢,就需要銷售工作環節發力。
從零售商的鉑金定價體系來看,目前的鉑金定價有待商榷。近期,綜合全國各地PT950飾品定價來看,幾乎是圍繞400元/克上下波動。如果按2008年12月4日的國際鉑金原料價799美元/盎司計算,鉑金原料價約是176元/克,終端銷售的毛利潤在100%左右,遠遠高于黃金飾品的毛利潤。
目前,鉑金飾品定價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前段時期鉑金原料價高時的進貨產品還沒有消化完畢。近期,由于國際經濟不景氣拖累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者捂緊了錢袋子。在這種情況下,零售商應該考慮適當降低鉑金飾品的利潤預期,通過適當調價,來刺激市場的消費熱情。但一定要注意價格戰導致惡性競爭產生,企業要做好充分準備。
在這一特殊時期,鉑金生產商更應積極開發新款品,用新品打動消費者。據了解,深圳的寶亨達、意大隆、凱恒、吉盟、冠華等鉑飾品加工企業,在研發新產品上做足文章。意大隆此前推出的“80C”鉑金時尚新品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凱恒也在千足鉑上下足了功夫,不斷推進;近日,瑞麒珠寶也推出了“U 鉑”飾品。這些力推概念產品的措施都可以很好地促進市場消費。
如果說,在鉑金價高時,在中國市場大力推廣鉑金飾品有些費力不討好,此時,當國際鉑金價格回落至800美元/盎司附近時,應該說為推廣鉑金飾品準備了條件。
長期以來,國際鉑金協會做了大量切實有效的推廣工作,使得鉑金飾品在我國擁有很好的市場基礎。此時,國際鉑金協會應再次出手,聯合零售商、生產商集體發力,集中力量做好鉑金飾品的推廣工作。
國際鉑金協會每年都會推出系列新品。在今年,協會可不可以考慮以“80C”、“千足鉑”等系列新品作為基礎,對此類概念產品進行包裝,并加以推廣。在鉑金原料價格回落之時出手,勝算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