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傳說伏羲之女宓妃,溺死洛水,后來人們稱為洛神。屈原在《離騷》中講述過洛神,曹植在《洛神賦》中贊美過洛神。
米芾拜石:米芾生于山西太原,北宋著名的書畫家和詩人,米芾非常喜歡石頭,一天在河邊收集到一塊精美的石頭,興奮不異,并為之沐浴更衣拜于庭下,還說“我想石兄有二十年了。”后又把石頭稱為洞天一品。
木蘭從軍:花木蘭是南北朝時的巾幗英雄,木蘭替父從女伴南裝12年,終于勝利歸來。
女媧補天:女媧人首龍身,頭梳高髻,上體著衣,曲尾下垂,傳說中她以黃土造人,成為人類的始祖,古時天崩地裂時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戰洪水,驅趕野獸,使人類安居樂業。
盤古:傳說中開天辟地、創造世界的神,盤古生于天地混沌之際,初始天地黑暗,像一個雞蛋,盤古揮動手壁打破雞蛋般的世界,瞬時部分清和輕的部分上升為藍天,部分濁和重的東西沉降為大地。天地分開后,盤古立于天地之間,支撐一萬八千年,直到天地鞏固不再生長愈合。盤古死后,他呼出來的氣變成風雨,聲音變成雷霆,眼睛變成日月,頭發變成星辰,四肢五體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岳,血液變成江河湖海,經脈變成道路,肌肉變成土地,汗毛變成花草樹木,汗水變成雨露,牙齒和骨骼變成地下的礦石寶藏。
三多九如:多福、多壽、多子為三多,九如指如山、如阜、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由桃、佛手和石榴表示三多,九只如意表示九如。
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也有人認為五常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畫面以五人在品嘗缸中的酒來表示。
三友:松、竹、梅或竹、石、蘭為三友。松有堅強不屈、寒暑不變的品格。竹高雅不俗、虛心而能自持。梅不懼風雪、品性高潔。蘭花比喻君子。石實在而千年不變,表示長壽。
山河九鼎:傳說夏禹曾鑄九鼎,象征九州。上古時期中國分為九州,后九州成為中國的代稱。
十二金釵:紅樓夢中12位女子的故事,每個人都有一個代表故事: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元春省親、迎春頌詩、探春結社、惜春作畫、湘云拾鱗、李紈課子、熙鳳設局、巧姐避禍、可卿春困、妙玉奉茶。
十二花神:一月梅花神壽陽公主,南朝宋武帝之女。二月杏花神楊貴妃,唐玄宗妃子。三月桃花神息夫人,息是西周分封的諸侯國。四月花神麗娟,漢武帝宮人。五月石榴花神衛夫人,東晉書法家。六月荷花神西施,春秋末年越國苧(zhù)羅人。七月葵花神李夫人,漢朝音樂家李延年之妹。八月桂花神徐賢妃。九月菊花神左貴妃。十月芙蓉花神蕊夫人,十國后蜀費氏,青城人。十一月茶花神王昭君,西漢湖北人。十二月花神洛神,相傳古代帝王伏羲之女。
蘇武牧羊:蘇武西漢杜陵人。西漢天漢元年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北部的匈奴,匈奴王單于王扣留漢使,欲勸蘇武投降,蘇武威武不屈,最后持漢書到荒涼的貝加爾湖放牧19年,漢朝和匈奴和親,蘇武才獲釋回漢,此時蘇武須發皆白。
天女散花:佛教故事,描寫佛界維摩室中有一天女,姿色絕美,她常常以天花散落在各菩薩和弟子身上,以此驗證他們的道行。花散在菩薩身上時皆落下,散在大弟子身上的卻不會落下。后人將天女散花寓意春到人間,萬紫千紅。
二仙采藥:傳說劉晨、阮肇進天臺山采藥,迷失方向。后來遇到兩位美麗女子,將他們留下,盛情款待。半年后返回家中,子孫都第七代了。
三君圖:東漢時期三位受人愛戴的人,陳藩、竇武、劉淑。
太白醉酒:42歲被唐玄宗召進宮,當上翰林供奉。他不肯阿諛奉承權貴,傳說李白醉酒后讓楊貴妃捧硯臺,高力士脫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