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忽然遇冷、極具“抗衰”能力的古代書畫專場成交率也驟然下降,昨天結束的嘉德秋拍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高價位專場普遍遇冷,低價位專場意外走紅
寒流在藝術市場的傳播速度,似乎與金融市場同樣迅速。上周的紐約秋拍剛剛傳來藝術市場盤整的信號,現在國內已經感受到了陣陣涼意。
昨天在北京結束的中國嘉德2008秋季拍賣會,幾個重要場次紛紛以非常平淡的成交結果收場。除了拍前就已不被看好的三個油雕專場成交率徘徊在50%左右以外,周一舉行的瓷器玉器工藝品專場也意外遇冷。全場431件拍品,成交率僅44.08%,總成交額也只有2764.2萬元,同比上半年該專場的成交金額下降了近50%,而且當時該專場的拍品數僅160件,還不包括參與其他高價位專場的精品。
而一向被認為極具“抗衰”能力的古代書畫專場,也以52%的成交率尷尬收場。今春,嘉德該專場的總成交額高達1.55億元人民幣,而如今這個數字已驟然降到了4190萬元人民幣,僅上半年的1/3還不到。而該專場中最高價的兩件拍品——王鑒的《仿古山水》冊及董其昌的《行書龍神感應記》手卷也紛紛流拍。
此次嘉德秋拍當中,沒有一件拍品超過千萬元。總成交額僅為3.6億元人民幣,與春拍時近10億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相去甚遠。與過去幾年相比,更是慘淡無比。
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今秋藝術市場震蕩的關鍵,已經不在于某些板塊的高位盤整,或是金融危機帶來的信心受挫,而是整體市場現金流不足的問題。
因此,在此次嘉德秋拍高價位專場普遍遇冷的同時,幾個低價位專場卻顯得格外紅火。周一秋拍首日舉行的近現代書畫、國石國藝和歷代錢幣三個專場上,都是人頭攢動、氣氛熱烈。今年嘉德首次推出的“國石國藝”和“至味涵碩·紫玉金砂名品”專場分別以90%和91%的高成交率結束。近現代書畫部分也以過億的總成交額與過去持平。
而第二天的古籍善本專場中,首次現身拍場的紅樓夢印刷體“祖本”《紅樓夢一百二十回》也引得買家爭相競投。
這件拍品是《紅樓夢》成書后的第一個印刷本,世稱“程甲本”,目前此版本僅國家圖書館(八十回不全版本)、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存有,是研究《紅樓夢》的寶貴資料,也在中國古典文學史和古代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在拍前就受到各方關注。到了拍賣現場,當拍賣師報出80萬元人民幣的起拍價時,立即引起了數位場內買家和電話委托的輪番舉牌,最后共經過了連續39次激烈爭奪,才以212.8萬元落槌,贏得全場買家的熱烈掌聲。這一場面,可謂是此次嘉德秋拍當中少有的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