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上海浦東亞太盛匯南廣場又將落成一個大型珍珠市場亞大珍珠市場,云集浙江諸暨、溫嶺和江蘇蘇州的60多家知名珍珠客商,匯集淡水珠、海水珠、黑珍珠等2000多個品種。這是上海著名的虹橋國際珍珠城在浦東地區開出的又一個大規模珍珠城。
亞太盛匯廣場是上海一個著名的旅游購物廣場,日均客流量達一萬人次以上,亞大珍珠市場加盟這里后,在試營業的一個月里,日均客流量就超過千余人次。市場經理丁美明告訴記者,市場化管理模式使得亞大珍珠市場的交易做到與產地成本價、批發價接軌,質量和價格優勢得到保障,消費者更受惠。
據了解,顧客中很大一部分是外國人,中國珍珠和中國絲綢一樣,是國外旅游者十分喜愛的旅游紀念品,尤其中國浙江諸暨等地出產的淡水珍珠,很多價格在千元以下,比國際市場低很多,對他們更有吸引力,他們的人均消費額一般在500元至1000元之間,亞大珍珠市場為此配備了很多能用英語交流的營業員。
之所以珍珠飾品更受國際市場歡迎,在于前些年我國珍珠飾品銷量過大過濫,低檔產品在地攤上都能買到,且真假莫辨,讓珠圓玉潤的珍珠飾品蒙塵,失卻了高貴端莊的美好形象。究其原因,一是珍珠養殖加工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生產,絕大多數企業無研發能力,珍珠飾品的設計、加工質量檔次較低,二是珍珠行業缺少真正的龍頭企業,沒有叫得響的品牌。
近年來,隨著珍珠行業科研投入,珍珠飾品的質量有了顯著提高,銷售逐漸走好,佩戴珍珠重又成為時尚,與之前不同的是中高檔珍珠飾品漸成主流,價格在500元至8000元的十分好銷,一些白領鐘情千元以上的南洋珠,尤其是黑珍珠最為流行,成色好的1000元一顆仍然熱賣。
記者在亞大珍珠市場采訪了幾位經營者。一位小伙子告訴記者,如果客人希望選擇自己喜愛的珠制作,或者拿來世界品牌圖片要求他們制作,他們都能滿足客人有個性化珍珠飾品的心愿。現在珍珠飾品流行配鉆石和金扣,如果有一定設計能力、精良的配件和做工,就能吸引來更多回頭客。
一位大姐說,今年珍珠市場減產,她家已損失了200多萬元,她不得不走出家門來上海經營,希望早點把家里自產的珍珠變現。今年5月底,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珍珠產業發展趨勢”報告,稱受去年洪水災害和今年冰雪災害影響,大量珍珠蚌死亡,今年產量將減產200噸,只有1400噸,2010年將繼續下降至1000噸左右。
國內外中高檔珍珠市場需求在不斷增長,未來珍珠市場巨大潛力已逐漸顯現,有專家預計國際珍珠價格趨勢將上揚,但卻不能斷言國內珍珠行業一定能分享這一市場。長期以來,國內低檔珍珠沒有市場競爭力,高檔珍珠產量少,產品附加值低,大量原珠未經加工流向海外,在日本和香港加工后輸入終端市場,價格數倍甚至數十倍增長,國內珍珠行業徒喚奈何。
目前,珍珠行業只有從大小、顏色、光澤和圓度來評估珍珠的粗略行業標準,尚未建立終端消費市場網絡和國際銷售網絡,缺乏向國際頂尖品牌沖刺的優質珍珠品牌,這些問題都表明國內的珍珠行業還很不成熟。
記者采訪了一些業內專家,普遍的看法是我國珍珠行業發展空間大、前景好,正在呈現產業集聚化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與升級、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品牌意識增強和品質不斷提高的趨勢,要創出國際品牌,還需要整個珍珠行業從產品品質、設計理念、工藝及品牌推廣上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