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恩師仙逝失心出游:
開始思考塑造出珠寶的精神內涵
從事雕刻近30年的陳世英,正式轉行做珠寶設計大概12年左右,這其中他經歷了痛苦的轉折,“2000年左右,我的一個好朋友也是我在思想上一個啟蒙老師突然間走了,我覺得自己好像失去了靠山,開始周游列國。但是大概半年之后,我就想怎樣把這個無限的思想世界在有限的物質世界加以突破,又開始對萬物產生了興趣。現在我可以很自信地說,以后我在創作方面都沒有問題。”
“珠寶的大小是永無止境的,既然追求不到最好最大的話,不如去追求精神層次,展示珠寶里面的內涵,這是一個設計師應當賦有的責任。”
我聞到鈦的味道:
所有金屬里與人體最親近,所以我嘗試用鈦來構造珠寶骨架
此次北京“陳世英個人珠寶雕刻作品展”是陳世英世界巡回展出的第三站,此前在巴塞爾和俄羅斯,陳世英以鈦元素為骨干的設計珠寶作品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巴塞爾的那一站,全世界的珠寶鐘表界的人全到齊了,因為設計了那么多年,大家都在找新材料的運用,好像瓶頸一樣。看了陳先生的展覽之后大家松了一口氣,金屬的使用方案可能能靈活掌握的只是他一個人。”曾親歷巴塞爾展覽的鳳凰衛視主持人李輝如是說。
說到以鈦金屬為骨干的珠寶創新設計,陳世英說:“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骨頭受傷了,或者肢體有傷殘的話,醫生會植入鈦合金的東西幫助你,因為這個材料特別有人性,鈦是所有金屬里面跟我們人體最接近的東西。但也正因如此,你在燒制的時候它會抗拒,需要我們去克服,像對待小孩子一樣跟它溝通,然后把我們需要的材質跟它融為一體,這個技術我花了6年時間去探索。鈦金屬骨架比金銀的硬度要高,但重量只是18K黃金的六分之一,這樣的話可以有很大的面積或方式創作東西,金屬跟寶石之間的互動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