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難辨的琥珀:模仿是創新者的墓志銘,創新是模仿者的通行證
“現在最讓人擔憂的就是贗品太多,從去年開始北京的很多珠寶鑒定機構都放棄了對琥珀的正規鑒定,以次充好的太多。”——王仙莉
“琥珀要成行成市,必須通過整個行業的合力。”——孔凡成
記得小學的語文課本里就有《琥珀》一文,回憶起來也僅僅是隱約記得琥珀里面有蟲子這么一個內容。但是有這么一個模糊的記憶已經可以幫助琥珀在普通消費者中的推廣。“有了這個基礎,消費者對琥珀就比較容易接受。”王仙莉說。
“十年前剛剛開始做琥珀時,大家對琥珀的唯一印象就是那篇課文。剛開始很難做,拿出來給人家看都說不認識。”孔凡成回憶,“也有人說知道,就是里面有蟲子的樹脂嘛。”面對這種市場回應,孔凡成哭笑不得。類似的無奈王仙莉也有,“別人的琥珀里面的蟲子那么大那么漂亮,也才幾十塊錢一個,你們的產品里面就一個小螞蟻,卻要賣幾百塊錢一克,憑什么?”這種情況下,他們都要費盡唇舌去跟人解釋,琥珀是什么,什么樣的琥珀最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