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后宮可供性交的美女多多。但是,雖然皇帝有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結一次婚,此即所謂“大婚”。不過,也有例外,如果皇帝離婚了,把應該成為皇后的老婆給廢黜了,有可能再結一次婚。
如清順治皇帝,因為原配博爾濟吉特氏“與朕志意不和”,降之為靜妃后,他又與另一個女人結了婚,這后一女人便是孝惠皇后。皇帝身邊的嬪妃再多,也是享受不到結婚排場的。如順治皇帝,雖然他敢把原配給廢黜了,但對寵愛無比的董鄂妃,也只能悄悄地“迎接”進宮,而不是“迎娶”,連冊封都不敢逾制,冊封時“不設鹵簿,不奏樂,王、貝勒、貝子、公等,不次朝賀禮”。所以,做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后外,其他都是二奶、三奶的份。
皇帝找老婆與民間在程序上并沒有兩樣,一般也要遵守《禮記》中約定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不同的是,儀式更為隆重和講究。為了娶媳婦,皇帝也要給老丈人家送彩禮,但不是親自去,而是派適合的臣子去,也不會親自去上面迎娶,是老婆娘家人送上門的。
這彩禮對皇帝的老丈人來說,是一份真正的厚禮。如在漢代,僅黃金要送萬斤以上。東漢桓帝劉志娶權臣梁冀的閨女時,照著孝惠皇帝納后的例子辦,“聘黃金二萬斤,納采鴈璧乘馬束帛,一如舊典”,禮金翻了一倍。實際上,在完成“六禮”的每一個過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禮。皇帝即便想多結幾次,也是不是那么隨便的,要花大價錢的。
皇帝結婚也要進“洞房”。與民間新房就是洞房的習俗不一樣,皇帝結婚的洞房并不在自己的寢室內(nèi),并沒有固定的洞房,一般會在舉行儀式的地方先找個房間臨時用用。
明清兩朝皇帝結婚一般在坤寧宮舉行。坤寧宮是皇宮中后三宮的第三宮,在明朝是皇后的寢宮,清朝時將東面兩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面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娶老婆相當隆重,也極為講究。新娘子要從大清門抬進來,經(jīng)天安門、午門,直至后宮。而妃嬪進宮,只能走紫禁城后門神武門。
晚清貴為天后的慈禧太后,也未能從走大清門,這成了她心頭一生的痛。慈禧當初僅是嬪妃,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因得咸豐皇帝寵幸,1854年進封為懿嬪。雖然母以子貴,親兒子載淳后來做了皇帝,但也改不變了她與咸豐的婚史。所以,后來,兒媳婦阿魯特氏,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一句話--“奴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惹惱了慈禧太后。同治死后不久,慈禧便逼她自殺殉葬。
皇帝的洞房比老百姓家的要高檔豪華多了,但也不能免貼紅雙喜、喜慶對聯(lián)的習俗。洞房的主題也是大紅色,形成紅光映輝,喜氣盈盈的氣氛。床前會掛“百子帳”,鋪上會放“百子被”,就是繡了100個神態(tài)各異小孩子的帳子和被子;床頭懸掛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多子多福”。隋唐時,皇帝的洞房鋪設地毯,設置多重屏障,龍鳳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洞房的私密性很好。
在清朝,洞房一般設在坤寧宮的東暖閣,墻壁都是用紅漆及銀殊桐油髹飾的。洞房門前吊著一盞雙喜字大宮燈,鎏金色的大紅門上有粘金瀝粉的雙喜字,門的上方為一草書的大“壽”字,門旁墻上一長幅對聯(lián)直落地面。從坤寧宮正門進入東暖閣的門口,以及洞房外東側過道里各豎立一座大紅鑲金色木影壁,乃取帝后合巹和“開門見喜”之意。
洞房內(nèi)金玉珍寶,富麗堂皇。東暖閣為敞兩間,東面靠北墻為皇帝寶座,右手邊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連大炕一座,炕兩邊為紫檀雕龍鳳,炕幾上有瓷瓶、寶器等陳設,炕前左邊長幾上陳設一對雙喜桌燈。東暖閣內(nèi)西北角安放龍鳳喜床,喜床上鋪著厚厚實實的紅緞龍鳳雙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黃緞和朱紅彩緞的喜被、喜枕,其圖案優(yōu)美,繡工精細,富貴無比。床里墻上掛有一幅喜慶對聯(lián),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圖,靠墻放著一對百寶如意柜。現(xiàn)在故宮開放了,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這間皇帝的洞房。
皇帝的洞房自然是不能鬧的,但禮節(jié)少不了。那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在民間,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直奔主題--上床了。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動進行完畢才能共度良宵。
據(jù)《新唐書·禮樂志八》(卷18)“皇帝納皇后”條的記載,唐帝、后的大婚相當復雜,入洞房后先要祭拜神靈,向天、地、祖宗表達敬意。實際上,這種祭拜活動在進洞房前就開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后數(shù)天也都要進行不同性質(zhì)的祭拜活動。在新房東房間的西窗下設有餐桌,桌前列有像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籩、簋、籃、俎,這意思與民間“以后吃一鍋飯”是一個意思。進入洞房后的行祭拜活動在行合巹(音jǐn)禮前進行。這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飯,這樣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飽了,不至于餓著肚子了。因為飲了點酒,還可以把雙方的情趣調(diào)節(jié)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種調(diào)情手段。
所謂的“合巹禮”,就是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同牢”,就是夫妻兩人一起食用弄熟的犧畜內(nèi),如一頭小豬;“合巹”,本意是把破開的瓠合為一體,古時多用之盛酒。把帝、后各自瓠內(nèi)的酒摻和到一起,共飲,即是“合巹”。這種交杯酒可不是現(xiàn)代婚禮上互飲對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摻到一起的酒,現(xiàn)在的喝交杯酒形式應該是鬧新房的產(chǎn)物。
當然,行合巹禮后,就是喝了交杯酒后,下面該干什么?結過婚的人都應該知道了--上床。但是皇帝當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隨隨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的。唐朝皇帝納皇后入洞房是這樣上床的--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后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御常服;尚宮引皇后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饌,設于東房,如初。皇后從者馂皇帝之饌,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饌。
從上面所記中可以看出,喝了交杯后,皇帝被侍寢的宮人帶到房間,脫下冕服,換上便衣;皇后先被宮人引入帳內(nèi),宮人先將她的禮服脫了,這才把著便衣的皇帝引入內(nèi),與皇后睡到一張床上,共度花燭良宵。
在清朝,皇帝大婚入洞房上床前講究更多。清皇是滿族,信奉薩滿教,但祭拜神靈也是少不了的,如還要跨火盆什么的。上床前要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靈。祭祀儀式,由一名薩滿老婆子主持。
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龍袍吉服,由近支親王從乾清宮伴送至坤寧宮。揭去皇后頭上蓋巾后,皇帝與皇后同坐龍鳳喜床上,內(nèi)務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餑餑”恭獻。這“子孫餑餑”是一種面食,就是一種特制的小水餃。
又設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請帝、后相對而坐,由福晉四人恭侍合巹宴。合巹宴上,帝、后對飲交杯酒。這時殿外窗前,有結發(fā)侍衛(wèi)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合巹禮成,然后坐帳。晚上,內(nèi)務府女官、福晉等侍候帝、后吃長壽面。面吃完了,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說了,享受男女魚水之光樂了。
有的人會問,民間新郎新娘進洞房有“壓箱底”看,皇帝入洞房要不要學點性知識啊,或是由太監(jiān)在旁邊進行性生活指導?這就多慮了。過去皇帝一般在16歲時進行大婚,而在此之前,一般在14歲時,甚至更早的時候便進行“性教育”了,由成年的富有經(jīng)驗的宮女給小皇帝或是太子當性實習老師。后宮中的司儀、司門、司寢、司帳四種稱謂的宮女,就是皇帝的性實習老師,專供其臨御,當然,這些“老師”都是有工資的,每月拿俸祿,一般宮女是輪不上這樣“好事”的。
中國歷史上的最愚皇帝晉惠帝司馬衷,結婚也最早了,13歲時便舉行大婚。其父晉武帝司馬炎知子性愚,派后宮才人謝玖給他性進行啟蒙。謝指導到位,竟然司馬衷一炮打響,把謝玖弄懷孕了,司馬衷本人還蒙在鼓里呢。連蠢皇帝婚前性教育都如此成功,智力發(fā)育正常的皇帝根本就不用教,別愁洞房內(nèi)不懂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不少皇帝都是結過婚才當皇帝的,便辦不了大婚。如清皇共有10人,但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在位時舉辦過大婚。
洞房花燭夜,久早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此乃人生三大樂事也。但對皇帝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種政治婚姻,有時很痛苦,也很無奈,只能以冷落皇后排解苦悶,難以體會到洞房花燭夜的愉樂。皇帝皇后日常并不住在一起,但清宮有規(guī)定,大婚后皇帝皇后應在坤寧宮東暖閣住滿一個月,倆人才能回各自己的寢宮。
但清皇中真正住滿一月的只有康熙一人。同治住2天、光緒住6天。末帝宣統(tǒng)溥義退位后才舉行的,但也是在宮里舉辦的,與皇帝大婚無異。但他當晚便移居養(yǎng)心殿的體順堂,說洞房不習慣。清皇中,在洞房最難過的當是光緒皇帝,他在洞房內(nèi)心事重重,根本不想與皇后,也是她的表姐隆裕上床。據(jù)說最后他趴在隆裕的懷里號啕大哭,表示只能永遠敬重她,大婚以后好長時間光緒不跟隆裕皇后同床。原來光緒最愛的珍妃,但慈禧逼著他娶了表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