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上海老鳳祥傳統大件細金工藝繼通過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后,近日又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更好地繼承發展傳統技藝,從2005年開始,老鳳祥加大了對金銀細金制作技藝的保護與發揚。上海工藝美術總公司、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總經理石力華認為,傳統手工技藝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不僅要保護好而且要發揚光大。
據悉,老鳳祥是上海地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金銀制作技藝流派的傳承者。老鳳祥制作的產品,在其文獻資料《鳳凰寨》里有這樣的記載:“精致時款,金銀首飾、中國器皿、寶璽徽章、玲瓏鑲嵌、民法鍍金……一應俱全。”制作這些產品所涉及的捶揲、鏨刻、旋切等工藝都是來自于中國金銀細工制作技藝,其中玲瓏鑲嵌必用鑲嵌、鏤空、鍍金、鎏金制作技藝。
在金銀珠寶制作工藝中,半立體抬壓(又稱陽花抬壓)是主要技術,即采用較復雜的手法,在平面的材料上按設計要求抬壓出有立體效果的圖形,有花草、動物、山水、人物和建筑等。陽花抬壓一般的工藝流程是:取金銀片、上膠水板、帖樣、鏨輪廓線、起膠抬壓、呈立方體、上膠成形、開色(鏨出花紋)、起膠整形、成品。
老鳳祥運用這一傳統工藝,打造了許多首飾和擺件。如《百龍戲珠》等作品以及南昌起義紀念塔、淮海戰役紀念碑等。上世紀80年代后,老鳳祥每年出口金擺件300萬美元以上,最多達到800多萬美元。其中,一批優秀作品先后獲得了東南亞首飾設計最佳獎、香港足金首飾設計優勝獎、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一等獎。老鳳祥金銀細金制作技藝打造的飾品、擺件還被國家和地方認定為“工藝美術精品”、“工藝美術珍品”收藏于各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