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護珠生輝
三年后,外出學習的向志友滿載而歸。他買來養殖珍珠所需要的蚌源,雄心勃勃地開始了他的珍珠養殖生涯。
第一年,由于親蚌種苗和水體質量出現問題,出產的珍珠不僅顆粒小,光澤度也達不到要求,投入的1萬多元資金瞬間化為烏有。
這時,村里傳來了譏諷的聲音:“只聽說過海里能養珍珠,還從沒聽說過能在淡水里養珍珠的,這不是往里白搭錢嗎?”面對村民的不信任,向志友心里像是被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他努力說服自己不去理會,繼續埋頭分析失敗的原因。
經過反復的對比分析,向志友終于發現,繁殖的親蚌為同一水體來源是造成親蚌個體小、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只有改良親蚌種苗,才能培育出適宜本地生長的親蚌種苗。為此,他多次到廣東采集人工繁育的親蚌種苗,然后將外地親蚌種苗和本地的親蚌種苗進行雜交。為了觀察蚌苗的繁殖和生長,他在魚池邊搭了個簡易棚屋,吃、住都在棚屋里。四月份的鄂州正是多雨的季節,天氣還有些寒意,但向志友仍堅持天天下水觀察。盡管很苦很累,但他毫無悔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養殖上,希望能早日將蚌苗培育成功,讓鄉親們看到淡水養殖珍珠成功的希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50多天的精心培育,一種適應本地生長的優良蚌苗終于被成功培育出來。第二年,向志友就將這些蚌苗放入家里的魚池中。經過近兩年的精心繁育,這次產出的珍珠顆粒飽滿,且色澤晶瑩,為他帶來了3萬多元的收入。
第一批珍珠養殖成功了,村民們開始對向志友另眼相看了。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向志友與村委會商量,把村中閑置的100多畝湖面也利用起來進行魚、蚌混養。由于他培育出的珍珠成色好、產品檔次高,外地客商紛紛前來收購,年收入也逐年翻番。
當向志友的珍珠養殖漸漸走上正軌的時候,村民們也開始紛紛嘗試。但由于不懂技術,產出的珍珠不僅顆粒小且成色差,多數養殖戶都虧本了。
這一切,向志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對全村的養殖戶進行調查后發現,許多養殖戶不按規范的養殖技術進行操作,是造成養殖失敗的主要原因。為了讓村民把握科學的養殖技術,向志友決定對全村的養殖戶進行免費培訓。沒有教材他就自己編寫,沒有教學場地他就在自己的家里開班授課。村里的養殖戶聽了他的課后,都深有感慨地說:“當初我們都把養殖珍珠看得太簡單了,現在才明白里面學問大著呢,只有學到了技術才能真正發家致富。”對于前來學習取經的村民,向志友不僅盡其所能悉心指導幫助,還經常主動上門,幫助村民解決養殖過程中碰到的難題。
幾年來,向志友免費為村民進行養殖培訓20多次,提供優良種苗10萬多只。在他的幫助和指導下,全村85戶村民靠養殖珍珠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也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珍珠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