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畢馬威發布題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追上潮流》的報告,報告顯示,過去兩年間,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出現飽和跡象。消費者認識的奢侈品牌越來越多,這對進入市場不久的品牌構成了較大的壓力。
報告顯示,深圳和廣州兩個南方城市家庭月收入超過人民幣5000元的成年人口分別有304萬人和158萬人。畢馬威中國華南地區零售和消費品業主管合伙人龔永德解釋道:“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內地其中一個主要的商業和制造業地區,廣州、深圳勢將成為中國主要的奢侈品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平均認識60多個不同的奢侈品牌,深圳消費者僅認識46.7個品牌,而廣州、北京和上海消費者認識品牌的數目分別是67.5個、70.5個和73.3個。可見,華南地區對奢侈品認知度的提升潛力最大,表明其消費潛力更大些。
信用卡增長刺激奢侈品消費
報告顯示,“炫耀”因素仍是推動奢侈品消費的關鍵,中國的中產消費者將奢侈品與成功和高雅品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北京和二線城市的受訪者對此尤為認同。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愿意用高價購買時尚或知名產品,二線城市受訪者的比例更高達66%。品牌的知名度和地位是推動最年輕(20歲至24歲)和最年長(35歲以上)受訪者消費奢侈品的最重要因素。
4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現在還負擔不起,但希望不久之后能夠擁有奢侈品。
許多受訪的高級管理人員指出,飾物和珠寶市場的增長幅度比服裝強勁得多。
中國消費者對信用卡消費的態度仍然謹慎。對于大部分產業類別,表示愿意借貸購買奢侈品的受訪者不到10%。29%的受訪者沒有信用卡,只有19%的受訪者擁有三張或以上的信用卡。消費者最傾向于通過借貸去購買手表和珠寶等較昂貴的產品。畢馬威中國審計合伙人李令德認為,信用卡使用率上升將刺激中國奢侈品消費。
相對于北美品牌,所有城市的受訪者都更偏愛歐洲品牌。
出境游不會削弱國內消費
在受訪者之中,每年出境游一次或以上的受訪者達33%。在出境游的消費者之中,90%會購買奢侈品。超過半數的受訪者會為他人購買奢侈品作為禮物,特別是化妝品和手提包、鋼筆和眼鏡。但是,86%的出境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國內購買奢侈品。沒有證據顯示,旅游機會增加削弱國內奢侈品的銷售潛力。
奢侈品消費地域差異
因收藏而消費奢侈品多在穗、滬
有30%的廣州受訪者和24%的上海受訪者表示鑒賞收藏是奢侈品消費的原因之一,其他地區的比例則較低。
廣州人更愿意花錢體驗豪華享受
36%的受訪者表示購買奢侈品是為了獎勵自己。與購買手提包和服裝等奢侈品相比,廣州、深圳及二線城市的受訪者更愿意花錢體驗豪華享受。
上海人更注重名人效應
北京和上海受訪者最愿意用高價購買時尚產品和品牌。大部分消費者并不看重名人效應,不過上海的消費者較為注重這一點。
中國高端女性引領奢侈消費“她時代”
據CTR市場研究日前發布的2008年中國高端女性調查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一線城市的高端女性規模達到了167萬,這個新興群體平均月收入達到7000元,而家庭年平均收入更是高達240000元;40%的高端女性主要擔任企業高管。
超七成人憑自己能力購名牌
超過七成的受訪者經常關注各種流行時尚信息,72.2%的高端女性憑自己能力購買名牌產品,其私家車保有率達53.5%。
高端女性群體對奢侈品更是表現出特有的執著,調查顯示,高端女性購買香水、珠寶、箱包時表示一定要名牌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2.6%、41.2%和17.6%。73.6%的高端女性表示在護膚品方面,不會輕易轉換品牌,72%的受訪者愿意通過化妝來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同時,57%的高端女性每個月至少去一趟美容院做皮膚護理。
在這個新興群體中,擁有萬元級包的比例為9.2%,三千元級鞋和八千元級手表的擁有率分別為19.2%和15.9%,擁有三千元級墨鏡的比例也達到了16.2%。另據CTR廣告監測數據顯示,2008年1~8月中國奢侈品廣告投放多達人民幣263億元,比去年同期放量增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