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朋友經常問到鉑金啊、K金啊、PT啊、AU啊,甚至還有些從沒有聽說過的符號標記它們之間的區別。說實話,估計都是從金店的女售貨員嘴里聽來的。各地首飾市場的消費水平差別很大,要一一解釋起來非常復雜,網友們也記不了那么多,當然感興趣的可以訪問相關專業網站細細學習。這里教給大家三句最簡單最原則的口訣:1.就象打上9999的黃金一樣,只有打上PT950的才算得上是鉑金!
2.所有標記750的,不管前面的符號是什么,都是18K(18除以24等于75%)!
3.18K白金里并沒有鉑金!
對于非鉑的金屬,我們全部可以稱之為K白金、白金、K金等等,或者干脆叫合金(合成的金屬)。任何想混淆這中間的概念的,呵呵,都是奸商!
如果你買的是真正的鉑金,那么鑒定證書托架一欄中必定會打上PT950標記的,就象9999的黃金一樣。如果沒有,或者用星號代替,那你說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了啊!
為什么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只有PT950有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也就是說放之四海皆準,珠寶商們不敢造次。其他的呢?我摻多少其他的金屬叫什么名字你管得著嗎?我又沒在上面打上PT950標記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某加工廠從交易所進了一批PT950的鉑金、9999的黃金和其他金屬。它銷售的產品如下:PT950、PT900、AU750、H750、B750等等。我們再拿美國舉例子。美國人認可的首飾托架你會發現只有三種:9999黃金、PT950鉑金、18K金(分黃、白色)。資本主義就是規范!
北京和上海的朋友們啊,我不得不為你們嘆息啊:你們那兒的所謂的“PT900鉑金”也太多了啊!!(什么750的我就更不想提了!)
當然從消費能力的角度看,買什么樣的首飾都可以。但是有兩點要考慮到:一是非標準成色的托架以后售后服務可能會遇到困難,很難找到與之相配的成色;二是從保值的角度來看,標準成色的容易兌現啊。
其實真正的18K并不便宜。關鍵要搞清楚里面添加的成分。到底什么算是真正的18K金呢?由於鉑金產出稀少,價格昂貴,加上熔點高,所以一般國家很少用鉑金來生產真正的K白金。二戰爆發后,由于鉑金具有很重要的軍事用途,美國政府曾一度禁止鉑金的非軍事用途,用白色K金(黃金與其他白色金屬的合金)替代鉑金,盡管白色K金從光澤,硬度等多方面永遠無法取代鉑金。目前,為了迎合廣大消費者對鉑金的需求,則選用黃金和鈀金或鎳、銀、銅、鋅等金屬熔煉成一種白色的合金,稱為“K白金”。K白金的成色與K黃金一樣,捆質量為24,黃金在其中所占質量的份數,則為K白金的K數。其實要想精確測試出每件K金飾品剩余的25%的成色,并不難,但也沒什么意義啊。從象征意義出發,不主張將K金首飾作為結婚等重要目的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