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白玉鏤雕龍紋璧
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
2008北京奧運會激戰正酣,當一面面“金鑲玉”獎牌掛在運動員胸前的時候,它的創意來源——玉璧,也在拍賣市場上成交火爆,對于投資者來說,關注玉璧投資,首先就應該了解它的用途。
玉璧是中國玉器中出現最早并一直延續不斷的品種,自古就有“肉倍好謂之璧”的說法,肉即邊,好即孔,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邊為孔徑的數倍便是璧。在古代,璧是一種重要玉器,品種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幾種用途:祭祀、佩戴、陳設等。在2007年北京翰海的春拍中,有一件漢·玉雙龍谷紋出廓璧,估價120萬元至160萬元(人民幣,下同),成交價為207.2萬元。這件漢璧主要用于祭祀,由于使用之后,一般用火燒之后葬埋。因此其色澤參差且有裂。
從目前的拍賣市場來看,用于祭祀的玉璧畢竟還是少數。絕大多數還是用于陳設或者佩戴之用。像天津文物在去年秋拍中,曾推薦出一件明代白玉浸色雕谷紋璧,既可以陳設,又可以佩戴,估價8萬元,成交價則達到了33萬元。到了清代,玉璧以新疆白玉、青玉為主,還有碧玉、墨玉。這一時期無論朝廷、官方、民間,都流行系璧。清代玉璧小型較多,璧身較厚,穿孔較小,出現了中間帶環套的雙聯璧。玉壁上的紋飾出現了幾何紋圖案、吉祥圖案及人物圖案,寫實性較強。香港佳士得曾經推出過一件清代白玉鏤雕龍紋璧,成交價為66000港元,這件玉璧就很好地展現了佩戴用玉璧的特點。
清乾隆時期,仿古的玉璧逼真,而且精美。乾隆對古玉推崇備至,遇有珍稀漢玉呈貢,愛不釋手,改制舊玉,或將一面光素的璧面加刻紋飾,使之器形、圖案紋飾都顯示豐富多彩的形式。在2007年的秋拍中,最為搶眼的一件拍品就是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龍鳳紋古玉璧御題詩插屏,成交價為3448萬港元。這件玉璧插屏以漢玉以精工鏤空龍鳳紋飾,配“延年”二字,除寓意乾隆自身長命百歳,亦祈望盛世能得永延。
了解用途之后,關注玉璧的紋飾也非常重要。隨著時代不同,玉璧紋飾會有很大的變化:商代璧多飾弦紋。春秋戰國至漢代,玉璧為云紋、谷紋、蒲紋,間或有螭紋。唐、宋、元以后出現了凹雕螭紋、乳丁紋、獸面紋、花鳥紋裝飾的玉璧。在今年的春拍中就有一件宋代·白玉帶沁谷紋璧,估價8萬元至1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4.56萬元。宋代宣和年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博古、仿古的鼎盛時期,此件玉器為宋代仿效戰國至漢代玉璧而制,璧身平璧光滑,通身雕琢排列整齊的谷紋,雖屬仿古器,但時代特征明顯。為當時仿古玉提供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