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寶看深圳已成為一種現實。”市貿工局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素有中國珠寶的制造之都、品牌之都之稱,深圳珠寶以年產值逾600億元占據全國七成的市場份額,“周大生”、“千禧之星”、“愛得康”、“吉盟”、“百泰”等中國馳名品牌已成為業內人士耳熟能詳的名牌,就連世界小姐頭上珠光寶氣的桂冠也產自深圳。
基礎雄厚傲視全國同行
深圳珠寶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足以傲世全國同行業。統計顯示,深圳注冊珠寶企業約2100家,自有品牌約2200個,生產從業人員約11萬,行業制造加工總值超過600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占據國內珠寶市場份額的70%以上。目前,深圳首飾用黃金、鉆石、鉑金加工量約占上海黃金、鉆石交易所全年首飾用金(鉆)成交量的90%。
據透露,深圳80%以上的珠寶企業主要集中在羅湖區,并且以水貝為中心形成了產業鏈日趨完善、產業高度配套的珠寶產業集聚基地。
品牌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目前,深圳有一批珠寶品牌叫響全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深圳珠寶產業已擁有26個中國名牌產品,5件中國馳名商標,涌現出周大生、千禧之星、愛德康、寶亨達、翠綠、寶怡、星光達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
“品牌正成為企業搶占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市珠寶行業協會負責人說,作為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千禧之星”企業,2006年在全球極負盛名的商業街美國紐約第五大道成功注冊了一家珠寶批發公司,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已經接到超過500萬美元的訂單。
深圳珠寶業已形成完整的珠寶產業鏈,包括設計、加工制造與貿易、銷售各個環節,影響力輻射到歐美和東南亞。隨著2003年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開張運營,深圳珠寶產業正式與國際珠寶市場接軌,以羅湖水貝片區為核心的產業基地集聚效應日漸彰顯。2006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設立水貝珠寶分會場,珠寶產業正式被列入文化產業。
自主創新邁向高端
業內人士表示,憑借自主創新,深圳珠寶產業正在向高端拓展。
據透露,深圳珠寶業主要的設備和工藝技術都從日本、意大利、德國等國家引進,在鑄造、初步磨光、雕刻和電鍍等工序實現了自動化,并憑借自主研發,率先掌握了如中空電鑄等國內空白的新技術。
目前,深圳有六成多企業在技術先進性與專利方面達到了國內先進,有一成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基本消滅了低技術產品;有三成企業擁有自己獨立建立的研發機構,有的則采取與大學合作的方式。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成立了本科階段的珠寶設計專業,其學生需求極其旺盛,有的學生在還沒有畢業的情況下已經創下了30萬年薪的紀錄。
每到黃金珠寶消費旺季,海內外珠寶客商必云集深圳,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了多屆的國際珠寶采購大會,每屆成交量均達到3億元。自2006年珠寶產業基地被列為文博會分會場以來,深圳珠寶業借助文化產業的大平臺影響力大增。目前有多家黃金珠寶企業正在積極籌備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