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十五世紀:1477年,奧地利馬克西米連大公與法國的瑪麗公主首次將鉆戒作為定情信物。拱形鉆石,是今天方鉆的前身,被有來鑲成哥德式M字母,系瑪麗與馬克西米連永結同心的象征。容顏容易老去,體力亦日久衰竭,但戀情卻像鉆石般始終如一。
十六世紀:在結婚儀式上交換結婚鉆戒風俗要趨于成熟。鉆石深遠的內涵與玲瓏剔透的外表,令它成為定情及婚禮不可或缺的信物。16世紀是文藝復興最為興旺的階段,自由、幸福、平等被著力宣揚,大膽追求愛情是其中重要的主題。文豪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中將愛的真、善、美渲染盡致:“我的眼睛享有你外表的儀態,我的心,占有你的內心的愛。”“只要人還能呼吸,眼睛能看清,我的愛就將流傳并給你生命。”愛是文學中最有生命力的主題,也是愛締造了結婚鉆戒。約于1600年,意喻合二為一的雙環戒指又我了一層浪漫象征,就是以緊握的雙手代表信心的。指環的末端是一雙手,兩手相握時,指環便合二為一。
“兩手相系一心,互相連結,是我們熟悉的標記。”此戒名叫“愛的蜜語”,此話來自英國詩人韋茲。
十七世紀:伴隨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新的意識形態紛紛出現,彌爾頓的詩歌、莫里哀的戲劇都反映這些新思潮。而對于愛情的頌揚一直未有間斷。此間的結婚鉆戒還刻有文字,諸如:“神賜予的,人不可分開。”十七世紀的戒指更典雅樸實,眾多的鉆石圍以黑色或藍色閃耀琺瑯的設計,皆擁有其溫婉及尊貴的品格。詹姆士二世——斯圖亞特王子的婚禮,王子以雙親的婚戒套在新娘子波蘭公主的指上,時為1719年。
(編輯: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