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爾珠寶作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合作伙伴,時時不忘“關愛”精神,倡導“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華夏民族優良傳統。所以,愛迪爾珠寶在企業發展進程中,也連年在社會公益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事。
“關愛”活動作為一項“慈善事業”,一個社會公益活動,人們把她視為“良心工程”。愛迪爾珠寶參與“關愛”公益活動是出于怎樣的動機?活動本身對于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文化的創新會帶來怎樣的深遠影響?又將給企業的員工帶來怎樣的的心靈洗禮?就這些問題,日前,我們采訪了愛迪爾珠寶董事長蘇日明先生(下簡稱蘇董)。
記者:蘇董,請問我們愛迪爾珠寶今年推出的愛心活動的主題是什么?舉辦“關愛”征文攝影DV大賽的目的是什么?
蘇董:愛迪爾珠寶今年推出的“關愛”活動的主題就是“關愛”,這已經是我們參與舉辦的第二屆 “關愛”活動了,是繼05年的“關愛女孩”之后的又一“關愛公益活動”。主辦“關愛”活動目的,是提醒人們應用一顆鉆石般的愛心來關愛身邊的人和物。而我們愛迪爾企業文化的核心也是“關愛”,我們希望愛迪爾的員工要用愛心來關注企業的發展,要用愛心關注社會。
今年我們的“關愛”活動主要有兩項:一是“關愛”DV攝影征文大賽,目前效果很好,有許多參賽選手的作品經篩選后刊登在《靈感》、《飾界》、《深圳青年》等雜志,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很多讀者的心靈得到洗禮,我也看了不少作品,有的實在很令人感動;二是我們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合作,在愛迪爾全國加盟網點開展“為特殊困境兒童助成長、獻愛心活動”, 網點每銷售2000元以上鉆石首飾將捐贈20元給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用于關懷救助特殊困境兒童,特別是受艾滋病影響的兒童,該活動將持續3年。
2004年,我們將慈善拍賣的全部款項,捐贈給國家人口宣教中心,用于“關愛女孩”;2005年,捐助30名貧困女中學生完成學業;東南亞海嘯時,愛迪爾員工自發為“海嘯一日捐”,并多次自發慰問、幫助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我們所以堅持點點滴滴的“關愛”行為,是希望弘揚人性善的一面,同時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以“關愛” 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我們的推廣資金不是非常強大,不可以隨便的浪費,但與愛迪爾“關愛”企業文化有關的社會公益活動,只要力所能及,我們一定積極參與,因為我的人生格言是“勿以善小而不為”。 雖然,目前我們還無法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來,但至少可以為和諧社會作出微薄的貢獻。
記者:蘇董,愛迪爾珠寶一直以來就非常關注社會的公益事業,在這個方面就整個珠寶行業來看,愛迪爾珠寶也是做的最好的。請問是怎樣的初衷讓您如此醉心于社會公益事業?
蘇董:其實,能關愛需要幫助的人,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對個人,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有些人只顧埋頭賺錢,到最后錢是賺到了,名聲卻不好了,我認為那也是一種失敗。公益事業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企業往好的一面發展。或許有人會否認我的觀點,認為這完全是炒作,或許有人認同愛迪爾的做法,認為我們確實對社會做了貢獻。
但不管人們怎么認為,愛迪爾都將堅持“勿以善小而不為”。事實上,許多優秀的企業家或者企業,都樂于慈善公益事業。比如比爾?蓋茨、李嘉誠等人,可口可樂在中國已捐建了100所希望小學;輝瑞制藥就中國的健康事業已捐贈了幾千萬元,并將成立“輝瑞中國基金會”;僅2005年,GE基金會在全球的捐贈高達7100美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雖然,愛迪爾目前的公益行為還微不足道,但正是這“微不足道”將鞭策著愛迪爾努力向前,使愛迪爾成為優秀的“企業公民”。
采訪結束后,在寫這篇專訪時我們久久無語,陷入了沉思,蘇董“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話語一直縈繞在耳邊,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許許多多的人已經把自己那顆“善心”收藏了起來,“雷鋒精神”甚至成了一部分人的笑柄。然而愛迪爾人卻以一顆金子般的心在堅持著慈善。這里我們也真誠的祝福“愛迪爾珠寶”一路輝煌,祝愿“愛迪爾珠寶”走向世界,光大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美好傳統——“勿以善小而不為”!
(編輯:思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