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首飾的延伸
憑心而論,現在一塊高性能機械表動輒數十萬,甚至上百萬,我相信那一定是有真實的技術工藝在里面,可是那技術工藝的科技含量到底有多高,成本或價值與價格的比例到底是多少,除去廠家和業內人士外,大多數人很難說清楚。而最重要的是,科技是越來越進步的,現在廠家用以吹噓的高科技很快就會被更先進的科技代替,成為過去。平心而論,我個人認為在石英表被發明和普及之前,追求機械表的精密計時性能的確應該成為人類的理想,最為偉大的一個例子是,1970年,歐米茄超霸表1/10秒的功能對燃料倉發生爆炸的阿波羅13號宇宙飛船成功脫離月球軌道返回地球的貢獻。但在手機上的計時功能已經優越過陀飛輪的今天,片面強調這些所謂的高科技含量是否更多是為消費者編織掏出巨額銀碼的童話呢。我絕不反對鐘表匠人對于這種傳統工藝的熱愛和發揚光大,也非常欣賞和尊敬他們的各種發明創造,但卻對于鐘表商把人類的智慧當成完全的促銷手段而略具微詞。
另外,手表越復雜,保養越麻煩,維修費用也就越貴,所以并不是一次性付出巨款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手表是否能升值或者變得多“貴”,是在拍賣會上。總會有功能復雜者賣出天價,但不過是眾多品牌的眾多限量品中有限的幾款。衡量手表是否物有所值或能否不貶值,則大多在二手表店里。老板們也會把功能吹得唾沫橫飛,但大多是說給外行或新手聽的。對于老買家,老板報出價格后,會拿個天平,把手表往上一擱。這實際上是給行內買家的一顆定心丸,18K就按黃金價格的75%算,而鉆石則是按100元一粒計。如此算出的銀碼當然與老板的報價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是價值最過硬的指標和底限。
明白這些路數后,至少我再也沒什么心思把那些表盤巨大、功能復雜、圓圈環繞和指針交叉的天價名表沾沾自喜地帶到腕上,對任何新推出的陀飛輪、三問之類也提不起興趣,當然所說的絕對不包括古董表。這與玩刀劍的經驗非常相似,很多新入行的玩家都追求新仿古刀的切割力,但事實上,即使在刀劍作為戰場主要兵器的數千年里,其硬度和鋒利程度都十分有限,任何一把用現代合金鋼鍛造并經過專業淬火的王麻子菜刀都可以把所有的古代寶刀砍出一堆鋸齒。但這又有什么意義呢?新制刀劍已經完全失去了實戰的意義,而追求性能,更多是作為工業和特殊行業的工具而已,即使昂貴,也是在實用的范疇之內。同理,作為高級手表來說,計時功能已經不是存在的主要理由,大多的是被紳士淑女當成裝飾物品。至少這對于大多數女士自然順理成章,無須掩飾,對于我那個熱愛扮靚的伊人來說,手表完全是首飾的延伸和載體,貴重而華麗的材質和設計要比機芯九曲十八彎的螺絲和發條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