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裝飾主義風格珠寶首飾出現在1925 年巴黎的展覽開始,裝飾藝術本身體現在珠寶中的只有設計手法;歐洲傳統的古典主義風格框架仍有體現,這時候的珠寶依然保留了強烈的幾何特征輪廓,但使用珍貴的彩色寶石成為同時期奢侈級珠寶的強項,與黑瑪瑙,翡翠,琥珀,瑪瑙等非寶石一道,組合出前所未有的多彩珠寶來。小顆粒的鉆石被切割成各種形狀,以適應新的珠寶設計需要。新的珠寶造型多是抽象化的,雖然靈感上承自19 世紀末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因為歐洲與中國和埃及進一步接觸,讓非歐洲文化進入主流珠寶設計視野,少量的異國情調得到引用。
1929 年美國經濟蕭條之后,整個西方世界——新舊大陸股市也同時大跌。這意味著珠寶商們為了適應不景氣,只能開始選擇便宜的彩色寶石,比如海藍寶石,來應對吝嗇的買主,雖然白色鉆石制作的珠寶首飾數量依然很多,但在整個珠寶行業中的比重卻下降了很多。
20世紀40年代后:歸于低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裝飾藝術風格在珠寶中的普及進一步凸現。同時期的時裝界引入了背帶扣,注重廓形營造,常常可以看到好萊塢女神們身穿寬闊的肩部設計和收緊的腰部,長度也有了明顯收短的裙子。受戰爭影響的歐洲人已經無暇添置珠寶,美國人的新需求帶動了審美的變化,同時代的彩色珠寶傾向于大而明快的現代主義設計。同時由于戰爭中盟國和軸心國收藏起黃金作為金融戰略物資,1935年以后,鉑金也得到更重要的地位。
使用了海藍寶石和鉆石的簡潔設計,制造于1940年,展示了裝飾主義風格與解構主義過渡時期的獨特美感。
海藍寶石指環,制造于1965年,合金技術進一步發展,長方形切工碎鉆串聯成線形,與雙色金堆砌出仿古典主義的意味。
海藍寶石戒指,制造于1910年,寶石托兩側精致的鉑金結構典雅而具有藝術氣息,正是藝術風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