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K黃金,僅有“Tiffany & Co.”字樣的三問腕表
這一枚“Tiffany的百達翡麗”不但是百達翡麗在19世紀中葉登陸美國的歷史見證,就獵表類的款式而言,這一枚表也極可能是現(xiàn)仍存世,而且還在運作(上滿鏈就可繼續(xù)走時)的最小的最古老的百達翡麗獵表。
2000年6月,紐約蘇富比的拍賣場出現(xiàn)了一枚百達翡麗早期的三問表,僅機芯夾板上有“Tiffany & Co. New York”的字樣。根據(jù)百達翡麗的存檔,截至1942年,該公司一共生產(chǎn)了40枚三問腕表。眾所周知,三問(minute repeater)表是制表工藝最困難最繁復(fù)的杰作,三問必需以報時音的音質(zhì)、響度及共鳴尾音為首要考量,表徑愈大這些要件就愈有利。33mm以下的三問就得憑制表工藝、冶金學(音鎚、響簧)、聲學的研究才能制作出報時音仍響亮、音質(zhì)出色、清晰的小三問。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貴婦淑女佩戴在胸前的小三問襟表,就是此一情況下的產(chǎn)物,也是上流社會的女人趨之若鶩的“時尚”。百達翡麗的三問表報時音之美舉世聞名,難有匹敵。
黃嘉竹教授的藏品——一枚1861年制造的“Tiffany的百達翡麗”,是淑女用的小獵表
蘇富比拍賣的這一枚表,經(jīng)百達翡麗原廠證實是該公司在1893年制造的機芯,然后于翌年出售給紐約的Tiffany公司。出售的僅是機芯,當年的百達翡麗名氣并無今日響亮,反而是Tiffany強勢,因此,機芯的夾板是僅有“Tiffany & Co. New York”字樣,完全沒有百達翡麗的署名。這一枚三問的表殼與面盤是后裝的,因為百達翡麗僅出售機芯,是由Tiffany入殼加表盤還是Tiffany的客人指定殼、表盤就不得而知。總之,百達翡麗的內(nèi)部檔案聲稱由1906年到1907年,百達翡麗曾運出“不同的”12“令”機芯——沒有入殼——到紐約的Tiffany。由此可見,早年的Tiffany三問表機芯,若不是全部也大部分是百達翡麗供應(yīng)的,成品則掛上Tiffany的產(chǎn)品出售。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只1900年代的手鐲三問表,整條手鐲是由玫瑰金與黃K金混搭制成。表盤是白色琺瑯搭配藍色漂亮的“花體字體”阿拉伯數(shù)字時標,兩支金色的“路易式”時分針,整個表盤流露出二十世紀初由新藝術(shù)(Art Nouveau)風到美好的年代之過度期風格。僅是10“令”大小的三問機芯又比較常見的12“令”,縮小了2個“令”,也就是機芯僅22.558mm,它擁有雙金屬補償擺輪(bi-metallic compensation balance),還有當時已頗先進的鵝頸式(swan-neck)微調(diào)器(micrometer regulator)。這一枚小三問機芯僅有Tiffany & Co. New York的署名。筆者比對當年生產(chǎn)小三問機芯的廠家之產(chǎn)品,包括當年的愛彼(Audemars Freres)的,發(fā)現(xiàn)它的版路最接近早年的百達翡麗三問襟表機芯,與愛彼的差距較大。根據(jù)百達翡麗與Tiffany早年合作的歷史,時計專家Huber & Banbery之著作《Patek Philippe Wristwatches》以及John Loring所著的《Tiffany》資料來看,這一枚小三問機芯極可能是1900年以前百達翡麗出售給紐約的Tiffany公司,然后由Tiffany入殼并配上有Tiffany產(chǎn)品字樣的表盤。若以上推論是正確的話,這一枚表極可能是最早且也可能是最小的百達翡麗(就算不是百達翡麗,至少也是Tiffany)之三問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