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桌上白天也開著強光燈,洗牌的時候一只只鉆戒光芒四射。”這是以上世紀30年代上海為背景的張愛玲小說《色,戒》的開場。鉆石是中國女人分道揚鑣幾十年后重新攜手的朋友,當年高調的友情已是恍若隔世,國內一片含蓄的氣氛,更襯出已是半個西方人的章子怡不避嫌疑的張揚,媒體聚光燈聚焦在她的碩大鉆戒上,效果比70年前的強光燈更搶鏡。雖然迄今沒有權威人士就這一引人注目的戒指作出專業鑒定,經我辦公室的女同事共同分析研究,得出非專業結論:與瑪麗亞·凱莉17克拉的婚戒相比并不顯得小很多,應該在10克拉以上。《色,戒》中6克拉的鴿子蛋已看得無數女人意亂情迷,章子怡手上的巨鉆,怎不讓一眾女同事大呼敗金啊敗金。
不過,如果以為買巨型鉆戒就是敗家,這就冤枉小章了。滿足女人愛炫耀的虛榮心, 只是碩大鉆石的功能之一,這個好朋友最可愛的地方在于,個頭越大,升值越多。據總部位于倫敦的鉆石推廣中心(DTC)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鉆石價格逐年上漲,特別是1克拉以上品級較好的鉆石,更是以每年20%—30%的比例向上遞增。所以聰明的丈夫更愿意鼓勵妻子買大鉆石。在中國的大城市里,鉆石已經漸漸成為婚嫁和情人節的必備品,去年成都七夕一天內,單個鉆石專柜就賣出了10萬元鉆石,其中,大部分顧客購買的是10—15分、2000元—5000元的鉆石。我身邊一位善于理財的男士,就坦言買10—15分的鉆石才是真正的敗家,為此他糾正了妻子零零碎碎買小首飾的“浪費”習性,把一年下來買小首飾的總價錢算給妻子聽,然后把這個“年度配額”直接拿來買了一顆一克拉的鉆戒。另一位精明的女士,則跟丈夫達成協議,把所有節日和紀念日送禮物吃燭光晚餐的錢省下來存進她專設的鉆戒賬戶,攢夠幾年后去買一顆大鉆石。
中國著名導演陳凱歌曾愧疚地表示,他和陳紅結婚時,沒有給妻子買鉆戒,是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可見1993年世界最大的原鉆供應商———戴比爾斯公司,打出的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在中國是多么深入人心。結婚戒指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新文化,據統計,在中國25個發展居前的城市中,超過半數的新人擁有鉆石婚戒。2007年北京近17萬對結婚人群中,有99.6%的新人購買鉆戒。堅毅、亮麗、越花越有錢的愛情象征,怎不叫越來越多的女人愛上它?不過,在中國這個剛剛興起的市場,購買鉆石一定要眼觀八路,慎防掉進愛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