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珠寶:深圳制造
改革開放之初,深圳成為海外特別是港澳臺地區制造業轉移的“橋頭堡”。以“三來一補”為主要方式的加工貿易企業競相涌入,使深圳這個昔日的邊陲小鎮迅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產業資源,加工貿易成為深圳工業發展的主體。隨著工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深圳加工”逐步向“深圳制造”升級。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深圳珠寶開始起步,其發展大體經歷了空白、恢復、發展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以前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之后經過近十年的恢復期,從1990年開始進入快速規模化發展階段。企業數量劇增,生產能力迅速增長。到90年代末,金飾生產企業已有近百家,珠寶首飾生產企業幾百家。進入 21世紀,深圳珠寶業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和習慣的改變,珠寶市場一步步成熟,給產業鏈各環節帶來巨大的商機,珠寶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已穩居國內珠寶行業龍頭地位,在國際上也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和競爭力,深圳已經成為中國珠寶制造中心和交易中心。
華麗轉身:深圳創造
中國珠寶業正處在一個在市場規模調節下有序的發展進步過程中。受資源緊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近幾年來深圳珠寶行業正在不斷的調整過程中求發展。目前,深圳珠寶業正面臨著質的蛻變,產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飛躍,生產過程由粗獷型向集約型轉變,交易形式由傳統形式向現代新型交易模式轉變。深圳珠寶行業經歷了跨越式蝶變。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消費市場的快速拉動,為珠寶行業帶來了巨大商機,珠寶行業呈現蓬勃興盛的態勢。國內市場方面,在 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要翻兩番,這對珠寶行業是一個好消息。我國及深圳珠寶行業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面臨低水平、同質化、重復競爭的困擾。深圳珠寶行業現已年創加工總值超過600億元,吸引了眾多的資金和企業涌入。截至2007年,已經有至少2100多家企業置身其中,巨大的新生市場空間包容了低層次的競爭,珠寶企業的市場推廣手段單一且急功近利,但這種市場策略并沒有給珠寶企業帶來多少市場價值。
有專家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區域品牌相繼出現,市場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同質化現象逐漸削弱,差異化經營、特色產品和主題文化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使相當一部分中小珠寶企業華麗轉身,注重創造,會出現大中小型企業相互合作,共存共贏的局面。如若不創品牌,產品沒有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逐步被市場拋棄。同時市場上大廠家、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穩步提升,市場集中化程度將越來越高。
在近兩年的深圳國際珠寶展上,我們欣喜地看到深圳珠寶企業在產品自主研發、品質監控、企業文化和品牌戰略等方面,已經投入了較多力量,逐步實現從“深圳制造”向“深圳創造”轉變,諸多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形成自己的強勢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從深圳“制造”過渡到深圳“創造”,這意味著深圳珠寶業從低端化開始向高端化邁進。
實踐證明,深圳的珠寶制造業最終還是要走品牌之路的!自主品牌是“深圳創造”的標志,創造自主品牌是與加工制造截然不同的一種品牌經營模式。通過強化自主品牌占據全國市場,在由“深圳制造”到“深圳創造”的華麗轉身蝶變中,深圳許多珠寶企業已經嘗到甜頭。目前,在 “中國珠寶之都”、也堪稱中國珠寶名牌之都的深圳,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6個,占全國珠寶行業“中國名牌”總數的二分之一,榮獲“中國馳名商標”8 個,“廣東省名牌”產品12個,“廣東省著名商標”8個,名牌數量之多,無不讓業界側目,充分彰顯了深圳珠寶業的非凡實力。
探析這些名牌企業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它們都與深圳國際珠寶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些企業始終都是珠寶展的積極參與者,大部分企業從首屆起即積極參展,伴隨展會一路風雨同行,歷練開拓。
而在這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深圳珠寶業本質的變化,即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商業品牌的企業和產品比例大幅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產業環境進一步優化,整體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部分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事實證明,深圳國際珠寶展成了珠寶名牌的助推器,展會成了珠寶品牌宣傳、展示、推廣、傳播的重要舞臺和渠道,而煜煜生輝的品牌云集,也使深圳國際珠寶展檔次更上一層樓,更具競爭力、影響力,展會與“名牌”相得益彰得以充分體現并將長期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