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寶精品導購互動平臺 投稿
撲朔迷離的中國風
從很久以前能在國際大牌中驚喜的撇見中國式元素的出現,到今天中國元素頻繁的與西方文化相結合而被重新定義,難道真的是這樣嗎?設計師鄭兆良在自己的專欄里寫道,他作為唯一的一個中國設計師在巴黎參加婚禮禮服設計活動時,發現比起日本的和服,中國的傳統服飾對那些西方時尚人士來說更為陌生,而中國特有的風情對于他們來講依然附有濃重的神秘感,他覺得有點失望。而讓我們覺得失望的恐怕并不只這點,相信稍微略有市場經濟概念的人都很明白,在這些獨樹一幟的新穎設計背后來支撐它們生命力的,不單單是贏得一個滿堂彩的人場,而是實實在在沒有任何美感的數字。而讓我們有時候搞不清楚的是,所謂“限量”,到底是為了顯示此枚藝術品的彌足珍貴,還是對銷售數字并沒有太大把握和信心而為自己打氣的噱頭。說真的,像Dior、YSL、Gucci這些大品牌,偶爾玩一下中國風那是絕對不愁沒有市場的,而且人家目標市場也未必就是鎖定在中國,但咱就一普通的小中產或者更差點的年輕白領,買一大牌新款那都得吃兩個月煎餅那種,還干嘛要打腫臉充胖子push自己去趕什么“限量”熱潮,這種事情明顯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