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淵源
欲充分領略百達翡麗的魅力,需回溯到16世紀中葉的瑞士。彼時,制表業開始萌芽。短短幾十年,便成規模,以卓越的質量聞名于世。早期的鐘表匠不僅是工藝師,而且懷著幾近狂熱的激情,追求外形與性能的完美,凝聚成一種力求完美的制表精神,世代傳承。而正是在三百年的技術沉淀與文化集蘊之上,百達翡麗得以誕生。時值1838年,初始的名字Patek,Cazpek&Co,開山鼻祖Antoni Patek與Franciszek Cazpek。
Antoni Patek生于1812年Piaski,波蘭的一個小村莊。自幼聰穎,十幾歲便已掌握五門語言,而且頗具藝術天賦。由于波蘭局勢動蕩,轉道巴黎,逃亡瑞士日內瓦,從師于瑞士著名的風景畫家Alexandre Calam e。在學畫的同時,他洞悉鐘表業的無限前途,便購買品質優質的機芯自行組裝,賣給波蘭人。年僅19歲,他已顯露出精明的經營頭腦。生意日漸發展,他決定建立一個自己的鐘表企業,矢志為世人打造最精良的鐘表制品。他力邀同樣來自波蘭的鐘表匠Franciszek Cazpek加入創業聯盟。Patek主管經營,Cazpek負責生產。起初手下只有一兩名雇工,由Cazpek親自生產精密機芯。最初的客戶多是波蘭人。當地表廠林立,競爭極其激烈。如果沒有來自波蘭團體的支持,Patek也許無法渡過難關。Patek力主重質不重量,每年只生產200只表,并竭力創新。
但是創業之路卻充滿艱辛,一度賬上只有1法郎86分的現金。而兩個合作伙伴的關系也漸漸破裂。“Cazpek是個優秀的鐘表匠,但卻甘于平庸,缺乏創新精神。他陷入慵懶的生活中,對表廠的生意漠不關心。”困境產生,變革在所難免。1844年,Patek攜帶產品參加巴黎鐘表博覽會,與鐘表師Adrien Philippe相識。Philippe發明了無鑰匙上鏈技術,獲得金獎,是那屆博覽會上的最大贏家。仔細研究Philippe的發明之后,Patek嗅到了商機。由于二人同具敏銳的商業意識,當即便萌發合作的念頭。一年后,Cazpek退出股份,自立門戶,Philippe與Patek開始聯手。1851年公司正式改名為Patek Philippe&Co(百達翡麗公司)。Philippe極具創新意識,工藝精湛,堪稱制表大師。他信奉“制造精密機械”的理念,由他制造的袋表遠遠超越其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