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聘,又名李頻,中華玉網聯袂雕師。1972年生于玉器世家,幼承家傳(其父工藝美術師李自昂)。1988年師從南陽金永祥老師,刻苦鉆研演玉雕工藝,得其技藝真傳,后在省工藝美術學校玉雕班進修。1993年到廣州發展。次年獲玉雕工藝師{香港}資格。并創辦盤古玉雕工作室。2001年回鎮平進入白玉界學習至今。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擅長花鳥,人物,雜件,仿古件等。作品人物靈動傳神,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在玉雕設計及雕刻工藝上,善于刻苦鉆研,大膽創新,創作出許多優美的玉器工藝品,先后有臺灣、北京、上海等地客商來料加工,深受好評。
《天下第一福》出自利信白玉玉雕工作室,是玉雕大師李聘親自審料設計的一款玉雕精品。李聘先生從事玉石行業多年,對玉石行業有著獨特的見解,其作品既繼承傳統風格,也具備現代藝術造型的創作水平,博采眾長、線條流暢、細巧精致,體現了精工玉器的特長。
此款作品采用天然和田籽料精心巧雕而成,玉質光潔細膩,皮色艷麗,構思巧妙,線條流暢,浮雕龍鳳靈動古樸且有威武之勢。體現了雕師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審美眼光。不僅是一款精美的佩飾玉器,更是一款迷人的藝術珍品,極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作品利用難得一見的棗紅皮色雕刻為仿古龍鳳,龍飛鳳舞又巧妙組成以康熙御筆“福”字碑拓本為主體造型的“福”字,龍鳳各居一半。龍是飛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鳳是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一派祥和之氣。“福”字剛勁有力,頗有氣勢。借鑒于公元1673年康熙御筆的“福”字,也是周恩來總理將其命為“天下第一福”。
龍與鳳配合、對應、互補的情形,多是陰陽和諧,婚戀美滿,求吉祈福。這個“福”字又被認為是汲天地靈氣的古今第一靈驗之福。但凡沾此福緣者,俱可獲得福澤無邊!
此款精品玉件由高檔新疆和田籽玉料琢制,玉體白潤細滑,體表覆一層美艷的灑金皮,皮子美艷爽亮,肉質細嫩光潔,兩者結合相得益彰,佩戴把玩效果均佳。
天然和田籽玉料,白潤細滑,脂分足,雕師巧用玉料,刻意保留撒金皮子并將其浮雕為蟬的形狀,細致逼真,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聽到一只蟬正在林間引吭高歌。
作品整體琢工精湛,用色好,用料足,有極好的收藏價值及升值潛力。來自新疆和田玉龍喀什河下游的脂白玉,從河里撿獲之后未經任何人工修飾的原貌,甚至尚未經過人手著意摩挲,然而,它玉體中的凝脂潤美光澤已經外溢漸露了。純正無瑕,溫潤柔和,玉體嬌健,賞玩相宜。玉質潔凈溫柔、瑩潤和美,微微透明里充滿高貴靈氣。如摩挲久盤,其玉體之內亦將會逐漸明透,精光外溢,內外純潤,此時靈氣顯現,是籽玉之至美之處。
古人與現代人都有佩蟬,有多種含義。
不食人間煙火,飲露而生,喻高潔。
知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求學精神。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表祝福。
知了,也是情侶知己之間相互了解的意思。
蟬,在中國古代人的心目中即象征了幻化,又代表了高潔。晉人陸云在《寒蟬賦》中描寫到:蟬有五節,頭上有綏則其儉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節則春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