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07年收藏界大事件
一、高古陶瓷。因國內拍賣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宋以前高古陶瓷拍賣會上少見,其與國際拍賣市場的價格相差達十倍左右,故數年后,至少有十倍以上的增值空間。
青花庭院嬰戲圖蓋罐
二、明清官窯彩瓷。因國內與國際拍賣市場價格如今僅相差二至三倍,故仍有二至三倍的增值空間。但國內中小拍賣行拍賣的明清官窯彩瓷70%以上是贗品,如有品行好的專家指點,收藏幾件真品定會增值。且中小拍賣行拍賣的明清官窯彩瓷真品一般會比北京嘉德等拍賣的真品便宜30%至50%以上,所以應在中小拍賣行"捉漏"明清官窯彩瓷真品、珍品。
三、玉器。如今新疆和田玉已經被禁止開采,新疆和田羊脂白玉原材料價格已逼近清代宮廷羊脂白玉擺件,新的精品玉器價格也已高于老玉、舊玉。所以,如有心收集明清以上雕工較精細的老玉、古玉,必定會獲利豐厚。
四、明清家具。情況類似玉器,如今新的小葉紫檀、黃花梨原材料論斤在賣,去年開始價格每月上漲百分之十至二十。尤其新的紫檀木家具整套也要百萬元以上,故如有心收藏明式清式紫檀、黃花梨、紅木、雞翅木、鐵梨木、癭木等硬木老家具,及南方楠木、椐木、柏木,北方榆木老家具,寧式鎏金雕花老家具,依然有較大的增值空間。因為據有關資料介紹:浙江寧波、余姚地區原允許出口的民國鎏金雕花老家具精品也被禁止出口,且國內遺存愈見稀少,白木老家具仍有三至五倍的增值空間。
五、銅器收藏。商周及春秋戰國青銅器精品基本上已入藏博物館,國內拍賣會上多為歷代仿品,高古青銅器要形成收藏規模,絕無可能。此外,漢唐銅鏡也正漲價,漢代規矩鏡已數萬元一面,唐代海獸葡萄鏡也已高達十萬元一面。而在古玩市場上,漢唐銅鏡仿品多,但高手能覓到價廉物美之物。所以,如今收藏漢唐宋元明銅鏡,仍有機會追求專題收藏。
六、雜項,去年拍賣會上如田黃、象牙、犀牛角、竹雕、佛像、端硯、壽山老印章、古墨、紫砂壺等都在輪番炒作,誰逮到機會收到雜項精品,其獲利有時是以十倍、二十倍計算的。因為雜項少有專家:"大家都懂,懂皮毛;大家都不懂,眼力淺。"這是歷年雜項收藏狀況,不少原玩老紅木家具的行家,現轉向雜項收藏,均獲利頗豐。
七、奇石。近二十年來,奇石收藏活動已獲得極大的繼承發展,新派時尚奇石收藏,其收藏品的質量、數量,其收藏理論研究,都遠遠蓋過古代。隨著廣西新派賞石的主要資源地之一的紅水河奇石資源枯竭,新疆內蒙古木化石、風礪石小品石的興起,精品奇石已向古玩藝術品靠攏,愈是精品,價格上揚愈快。新世紀后,精品奇石平均至少漲了十倍至二十倍,預測2008年奇石拍賣將會加速步伐。據悉,京滬粵等地的拍賣行又都在籌備奇石拍賣專場,故奇石拍賣行情將會逐漸與古玩拍賣行情接軌。
八、普通收藏品。凡民間普通的陶瓷書畫、銅木竹雕雜項等老舊收藏品,當代名家新工藝品,至少收藏都能保值、增值。收藏市場已類似股市,一波一波炒作個股,一輪一輪炒作專題收藏品,最終的贏家是收藏家,故好貨千萬不能輕易出手。分析2008年的股市、金市,預測中期將會有大量獲利股民退市進入古玩書畫市場。故,本文看好今年古玩行情。
2008古玩收藏如何一兩撥千"金"
-高古瓷拍賣年年看漲
高古瓷的界定有些模糊,習慣上,高古瓷不包括元代青花瓷,而明初的龍泉窯瓷卻也被一些學者歸納在內。高古瓷在上世紀90年代被稱為"冷門股",但2001年以來行情卻年年看漲。爬梳其歷年拍賣結果,可得高古瓷價位必然大升之結論。
雖然歷史上自商周時起已有原始瓷的雛形,但由于直到東漢陶、瓷始終未徹底分離,所以目前通常將晉代以來直到元代的一些作品稱為高古瓷。而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及越窯、龍泉窯等,直到宋代形成定窯、磁州窯、耀州窯、均窯、龍泉窯、景德鎮、越窯、建陽黑釉窯八大窯系達到頂峰。并以越窯青瓷、定窯白瓷、哥窯開片、建窯黑釉等眾多獨特風格流傳于世。
作為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南宋官窯是專為提供宮廷用品而開設的制瓷工場,其出品瓷器的器型、釉色、胎質和藝術水準均堪稱登峰造極。南宋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器物造型帶有濃郁的宮廷風格。宋室南遷杭州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官窯,統稱為南宋官窯。
-玉石價格打滾上漲
民間素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因此玉石及玉器收藏不失為一種投資之道。但同時由于玉石鑒定需要較為專業的知識,且目前已有較為成熟的造假工藝,投資者很容易在購買時買入贗品,因此應盡量杜絕從非正規渠道"淘寶"的行為。
入土古玉年久皆會受土壤的影響而發生色沁,受沁之玉表面上還會有土蝕土銹。色沁土斑分布自然,或斑狀或塊狀。
識玉應關注紋飾,因為紋飾具有很強的時代特征。如唐代的花葉形紋飾、卷云紋,與動物的尾部一樣分叉。龍穿花紋、綬帶鳥紋、靈芝云紋是宋代的符號。紋飾的內容也有涵義,也叫"彩頭",即指紋飾的題材、內容。一般來說,"彩頭"越好,喜歡的人就越多,價格就高一些,如"平升三級"、"事事如意"等玉器。
由于市場炒作帶來的需求量急增和原材料的減少,近年來玉石價格正以驚人的速度上漲。據有關資料顯示,同樣的一級和田白玉籽料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價格為100元左右1公斤,1995年漲到6000元,2000年漲到1萬元以上,而目前價格已超過每公斤100萬元,30年時間價格翻了10000倍,且仍在繼續上漲,而以此為原料的玉器價格升值幅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相對于國內出產的白玉而言,僅在緬甸出產的翡翠更是珍品中的珍品,價格要超過白玉10倍乃至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