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Alfred與Charles的妹妹Estelle結婚之后不久,Charles Arpels和Alfred Van Cleef于1906年創辦了這家公司,并在Place Vendome 22號開設了第一家店面,這家店面現今仍在。發軔于此,如今的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已經代表了法國高檔珠寶的創造精神,他們一直采用創造性的技巧來締造無與倫比的美麗。
當LV來到中國時,上海人每月的平均工資還不到200元。當時只有港深交界的“中英街”和北京、上海少數大型商場有琳瑯滿目的外國品牌,而且還曾引來質疑——《經濟日報》指責當時賣國外品牌的北京賽特商場,用的標題是“賽特你太離譜了”。 這對于當時的中國消費者而言,他們對奢侈品還沒有什么概念,以至很難理解一個小小的包為什么可以賣得如此之貴。
2011春夏高級定制的設計師們都不約而同追求各種純美少女形象,CHANEL、Valentino、Elie Saab的色彩和材質都快輕得飄走了,Dior的畫中人、Armani Prive的太空人和Jean Paul Gaultier的朋克人也都不是現實中人。再加上種種唯美復古妝容,雪肌晶透、粉潤腮頰、無限精致,模特們想不成“仙”都難。
這款巧克力圣代冰激凌由紐約著名餐廳“奇緣3”店主斯蒂芬·布魯斯和珠寶商合作創出,含有28種可可,其中14種全球稀有昂貴。圣代頂部生奶油覆蓋一層金箔和售價高昂的松露巧克力,主體巧克力中混入5克可食23K黃金。
據說20世紀珠寶制造商之王是Peter Carl Fabergé,他是沙皇時期無可比擬的珠寶匠。問題:現在起的百年之后,如今的制造商中又有誰能享有同樣的殊榮,成為這一世紀的典范?
如果說法國珠寶是一杯氣質脫俗的咖啡在巴黎街邊的小店內散發愜意浪漫的香氣,那么英國珠寶就是一道歷久彌新的約克布丁,翻開世代傳承的金色外殼,無論是覆盆子果醬的香甜,還是培根火腿的濃郁;無論是經典的肉汁香味,還是后來盛行的奶油乳酪;各式各樣豐富的餡兒總在時代的風云中變幻,當古典華麗和新奇個性碰撞的火花與不列顛群島邂逅,一場讓人炫目的珠寶大戲就在這個日不落的舞臺上翩然上演。
從Tiffany到Harry Winston,從Raymond C. Yard到Kristin Hanson,“美國式”打破了傳統珠寶的條條框框,用棱角分明的簡約線條體現珠寶設計的另一種含義—崇尚自由,隨性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