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為慶祝扎根亞洲四十周年,將于10 月7 日舉行的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2013 年秋季拍賣會上,特別呈獻「The Premier Blue」一枚7.59 卡拉圓形內部無瑕(IF)鮮彩(Fancy Vivid)藍鉆(估價待詢)。這是美國寶石學院(GIA)評定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鮮彩藍鉆。圓形切割雖然廣見于白鉆上以凸顯其璀璨火光,但由于耗料極多,用于點點珍貴的彩鉆上卻是極為罕見;此外,除少數細小的伴石以外,重要的圓形切割鮮彩藍鉆更是從未見于全球任何拍賣會,故「The Premier Blue」如此完美的典范,必定轟動拍場。其具備世上最頂級、最稀有的藍鉆品質色澤達到彩鉆中最高的「鮮彩」等級,兼具內部無瑕之凈度,以及絕無僅有的圓形切割,珍稀罕見。「The Premier Blue」將于拍賣前在亞洲各地、日內瓦、倫敦、紐約及多哈巡回展出。
「The Premier Blue」稀有藍鉆
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及珠寶部亞洲區主席郭進耀表示:「蘇富比過往為藏家帶來不少重要的藍鉆,更創下了保持至今的鮮彩藍鉆卡拉單位價世界拍賣紀錄(2011 年10 月,一枚6.01 卡拉鮮彩藍鉆配粉紅鉆指環于香港蘇富比以每卡拉1,686,505 美元高價成交)。今秋,我們很高興能呈獻異常瑰美罕見的藍鉆『The Premier Blue』,其具備彩鉆中極罕見的圓形切割及內部無瑕(IF)的凈度,品質非凡;世界各地的拍賣會更從未呈現過如此重要的圓形鮮彩藍鉆。『The Premier Blue』重達7.59 卡拉,是拍賣史上首枚重要的圓形鮮彩藍鉆,更是美國寶石學院(GIA)評定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鮮彩藍鉆,我們能夠在蘇富比慶祝扎根亞洲四十周年之際,為藏家呈獻這個搜集珍品的機會,深感榮幸。」
「The Premier Blue」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鮮彩藍鉆
「The Premier Blue」是美國寶石學院(GIA)評定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圓形鮮彩藍鉆,重達7.59卡拉,份量十足,顏色均勻,純正濃艷,達到最高的「鮮彩」等級,并具備內部無瑕之高凈度,以及優雅罕見的圓形切割,實是完美化身,今秋定必轟動拍場,為蘇富比扎根亞洲四十周年志慶增添光彩。
于彩鉆中絕無僅有的圓形切割
圓形切割雖然廣見于白鉆上以凸顯其璀璨火光,但由于耗料極多,用于點點珍貴的彩鉆上卻是極為罕見。要將一枚鉆石打造成教人愛不釋手的完美圓形切割,所需的原石凈重至少要是完成品的雙倍,故如「The Premier Blue」般份量十足且凈度極佳的圓形鮮彩藍鉆,即使在世界頂級的博物館和國際拍賣場上亦前所未見。
有關藍鉆
高貴冷艷的藍鉆美態獨特,魅力攝人,加上產量極少,讓它一直受到珠寶愛好者和收藏家的熱烈追捧。藍鉆是世上最珍稀的寶石之一,在形成的過程中含硼(Boron)這種化學元素,故得天然藍色。不少藍鉆均呈灰或黑調,顏色濃度不一或色調不均,而「The Premier Blue」之色調卻罕見地均勻飽和,純正濃艷,閃耀悅目,堪稱大自然瑰寶中之瑰寶。
過往一百年來,全球最主要的藍鉆來源為位于南非德蘭士瓦(Transvaal)的普列米爾礦山(The Premier Mine,現稱庫里南礦場,Cullinan Mine),其更以在1905年發現的一枚3,106卡拉白鉆「庫里南鉆石(The Cullinan)」而聞名于世。有報道指每年從普列米爾礦山開采出的所有石坯當中,只能切割出一顆非凡出眾的藍鉆,實在可遇而不可求。不少舉世知名的藍鉆皆來自普列米爾礦山,包括:7.03卡拉的「Star of Josephine」(2009年5月于日內瓦蘇富比拍出),以及迪比爾斯(De Beers)于2000年為慶祝千禧來臨而推出的十一枚「千禧藍鉆(其中一枚在2010年4月于香港蘇富比拍出)」等。(詳情請見新聞稿第3頁全球蘇富比藍鉆拍賣之輝煌成績)
人類歷史上,藍鉆的傳奇故事始于十七世紀,當時率先發展印度鉆石貿易的知名法籍鉆石商及旅行家及巴蒂斯特塔維尼埃(Jean-Baptiste Tavernier)在印度發現一枚呈「極致濃郁的藍色」的獨特美鉆,令他一見難忘。此枚名鉆在1669年被路易十四買下,取名「法國藍鉆」并鑲嵌于瑪莉安托瓦內特皇后(Marie Antoinette)的華麗皇冠上。這枚舉世無雙的藍鉆其后被重新切割,及至被盜竊、轉售、遺贈、然后又再被切割,直至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成為其主人,并在1958年將它捐贈予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院(Smithsonian Institute),取名「希望之鉆(Hope Diamond)」,世人才得以一睹其璀璨艷光。自此,美麗迷人的藍鉆跟皇室貴族、神話和詛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為其傳奇再添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