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系列戒指。
“
“生長的種子”耳墜。
堅守自我,耐得住寂寞
如果說設計師是個枯燥的職業,應該很多人都不信。但張小川卻說,要做設計師一定要有耐心,有堅定的自我,還要耐得住寂寞。
“我學了首飾設計后就越來越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回國后一年的時間,基本就是在工作室里做首飾,因為有太多以前沉淀的想法想要表達。那時候除了幾個項目幾乎沒有收入,生活也變得非常簡單,除了房租和吃飯,很少其他花銷。每天早晨六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二點,完全不覺得累,就是興奮。后來也非常偶然地被扉藝廊喜歡,去做展覽,才慢慢被大家知道。做首飾雖然需要考慮市場,但是不要太跟風,不能說現在流行水晶了,我就去做水晶。現在金首飾好賣,我就去做金銀,要靜下心來。”
TA在干些什么
想創意、畫圖紙,關鍵還得錘煉自己的手工
從前的首飾匠做得更多的事情是錘煉自己的手藝,怎么精細怎么來。現在的首飾設計師是不是完全不用管這些手藝上的勞什子,只管畫好圖,剩下的讓工匠們去做就好了呢?張小川說,在學習的時候,一整套技藝都是要懂的。但其實手藝真的是博大精深,如果想做得好,光雕蠟的手藝都要學個三五年。雖然每個設計師都不能所有事情親力親為,也的確可以把圖紙畫出來,剩下的事情交給工匠去做。但是每次溝通中都會有損耗,能實現無縫對接的還是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手。對于設計師來說,手藝和思想的關系有點像寫作,你會得越多,就如同用母語寫作,頭腦里90%的想法都能傳達出來。如果知道得少,那就等于拿外語寫作,表達的準確性會大打折扣,要是再用上翻譯,可能韻味盡失。
傳達是否精準是一方面,手工的能力反過來還會影響創意。“我媽媽就很懂得編織,我從小就跟她學了很多鉤花的手藝。這就像印在我的血液里了一樣。”所以,在張小川的設計里經常能感受到編織和其他材質結合在一起的獨特的“柔軟”。如果不是因為和編織太過熟悉,怎么會有這樣的表達方式呢?
現在正在制作的一套名叫“無序”的作品,張小川用了陶瓷,還讓四川的老手工藝人加上了細竹編。有幾款項鏈里的漆器配件也是她親手完成的。張小川說,一邊做也要一邊學,感覺的不是焦慮而是更大的快樂。她還說希望以后能在金工上多多加強,好好鉆研一下陶瓷,看來“一入設計深似海,從此只有不斷學”了。